歇后语的一些理解问题

最近对歇后语比较感兴趣,是因为有的歇后语很形象、很生动,比如,吃鱼不吐骨头——说话带刺。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有的我不是很理解,希望知道的能给我讲解一下。
1 鸡蛋皮擦屁股——嘁哩喀喳。2 剥开墨鱼皮了肚——一副黑心肠。3 武大郎卖盆——一套一套的。4 光着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5 吹鼓手赶集——没事找事。6 懒蛤蟆吃秤砣——铁了心。这6个歇后语我不理解的分别是:1 鸡蛋皮擦屁股为什么是嘁哩喀喳?2 剥开墨鱼皮了肚,“皮了肚”读起来怪怪的,“皮”是动词吗?3 为什么武大郎卖盆是一套一套的,其他人卖就不是一套一套的?4 有板有眼,“有板”是因为有板凳,“有眼”跟屁股有所什么关系?5 吹鼓手的赶集怎么就能说是没事找事?6 懒蛤蟆吃秤砣,是铁了心,可其他动物吃不也铁了心?
希望知道的帮我解释一下,谢谢了!

项习攻秦---破釜沉舟
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歇后语故事拾例

客话歇后语,除运用同音异义、谐音,以对比、暗喻、隐喻等修辞手法组成外,还有以特定故事组成者。对这种歇后语,如不明其故事,就难解释其寓意。现举例如下:
“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张三爷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4
歇后语是一种口语,常用于民间口头语,念起来非常顺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歇后语
第2个回答  2010-11-28
项习攻秦---破釜沉舟
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第3个回答  2010-11-28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歇后语故事拾例

客话歇后语,除运用同音异义、谐音,以对比、暗喻、隐喻等修辞手法组成外,还有以特定故事组成者。对这种歇后语,如不明其故事,就难解释其寓意。现举例如下:
“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张三爷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0-11-24 18:33

歇后语是一种口语,常用于民间口头语,念起来非常顺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歇后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