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自清背影中获得的启示

如题所述

每读背影 总觉得窗外隐约是秋雨连绵 听着窗外似有若无的雨声 细细品味
我也只是读过几次 背影 现在的我也并不能体味其中的深意 但文章中 父亲提着朱橘的 那蹒跚的背影 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每次阅读 背诵 总能引起我的沉思
如今 歌颂父母的文章 可谓是数不胜数 而 背影 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篇 因为这篇文章的朴实独树一帜
这在于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普通的父亲几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 虽然并未加入多少生动的描写 更未增添些许华丽的文字 也没有丝毫的夸张言语 但是这一如既往的朴实 恰恰触碰到了我心里某个最敏感的部分 使我为之感动 朴实的文字描绘的正是那平凡的父亲 多么真实的父亲这不是用生动的描写 华丽的文字 或是夸张的言语雕饰出来的 这才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父亲
我很敬佩擅长写作的朱自清 喜欢他那平凡的文笔 他将对父亲的爱的情感通过笔尖 自然地流泻于纸上 一是寄托对父亲的思念 二是表达爱父的情感 读来总能带动读者的心灵随之跃动 让心灵深处的情感也随之点燃 继而蔓延 情到深处 禁不住泪眼模糊 这就是 背影 带给我们的感动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 而我却无法表达那份爱 或许是我没有办法表达 亦或许是他们给予我的爱 太多太多
父母 都是无私而伟大的 这种伟大 是不需要用任何漂亮的文字来描述的 情感自然印在心里

参考资料:此文系吾所写 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4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1个回答  2010-11-24
启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诉我们要小心或努力读书,他们始终都是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好人。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他们,不要辜负他们对我们殷切的期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1-23
父母的爱大多体现在细微之处。不要觉得自己长大了就鄙视父母或者觉得父母不如自己,父母永远是最爱你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