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素质和身体素质

如题所述

1.身体素质
身体就是人的生理存在的物质实体。现代科学对人体发育的深入研究,已经了解了人的身体发展的基本因素,了解到子女通过遗传信息继承父母的生理特点,良好的环境与营养可以增强身体健康,除了劳动之外,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
健康优美的体魄,充沛旺盛的精力,坚强不屈的意志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健康的身体是独立生活和社会做贡献的物质基础。虚弱的身体不仅影响个人的生存和幸福,而且还可能成为别人的负担,可能难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个系统、器官技能在肌肉工作过程中的综合反映。因此信息、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和体育锻炼等因素对于人的身体素质具有重大影响。
身体素质可以生动具体而又综合全面地表明一个人的生理肌体状况。它主要包括感觉、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等方面:感觉素质包括形态知觉能力(对物体或图像的有关细节的认知能力)、颜色分辨能力和空间判断能力;力量素质是指人身的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它是人体运动的首要素质;速度素质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定运动的活动能力,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等;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对抗疲劳的能力,主要包括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柔韧耐力素质指人体运动时加大动作幅度的能力;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比较复杂的条件下灵活、快速、准确地完成某种动作的能力,是身体多项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协调素质是指人体运动的协调性和完美性,包括眼睛、双手和双足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手掌与手指的灵巧程度等。
身体是一个人所有各种素质的载体。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是坚持工作、发挥聪明才智的物质条件。在职业岗位上,无论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都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身体的虚弱、疾病或缺陷,对于择业是很不利的。一些感觉器官的功能不良往往会被某些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2.心理素质
心理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兴趣、性格、能力等心理现象。
科学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脑是具有特殊组织形态、高度完善的物质结构的器官。它有反映客观现实的特殊机能,并由此产生了人的心理。也只有客观事物的作用,才能使人脑产生相应的心理。因此,心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人的心理是在自身高度发达的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劳动和语言的影响而形成的。人的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分成认识、情感和意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认识过程即人脑反映客观实际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是自我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们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而且还要为实现某种目标采取作用于现实的行动。从确定目标,下定决心,选择行动方法,到执行计划实现既定目标的整个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过程。认识、情感和意志这三种过程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心理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它是一个由量的不断积累到质的变化的演变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旧质到新质的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
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各种心理过程、个性特点的发展进度和到达成熟的时期各人都不相同,有慢有快,有长有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发展也不是齐头并进的,其间还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制约。
由个性差异而表现出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就是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条件和表现的形式;个性心理是影响和制约心理过程的品质和效果的最重要的主观因素。
影响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列因素的影响是重要的:
遗传因素。它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它一方面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感觉器官的灵敏程度、运动器官的结构等渠道影响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气质影响人的性格。如果没有正常人的遗传因素,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心理。无脑畸形儿和受过专门训练的动物都没有正常人的心理。
生理成熟因素。生理成熟是指生理机能和构造上的变化和发展,它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律。人的生理成熟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心理发展的顺序和规律。脑的成熟与否对智力发展有很大影响。
社会生活条件。这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遗传因素及其差异可使人的心理可能发展到一定水准,且具有某种差别,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心理是人脑对社会实践中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社会生活条件决定了人的心理发展。
教育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专职性,决定了它是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育的,所以,它对人的心理发展起者主导作用。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活动参与下进行的,活动越复杂,心理活动的参与程度就越大。
人的心理活动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就心理过程而言,有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就个性心理特征而言,包括需要、动机、理想等个性追求,还有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点。
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的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主要指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心理素质是心理活动长期积累的升华和结晶,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的心理素质包括下列七个方面:
认知素质。认知素质是指人在认识活动方面形成的稳定倾斜和独特风貌。它包括感受性、敏捷性、准确性、独立性、系统性和稳定性等。要求在认识心理过程中,既有锐敏的感知、灵巧的思维和集中的精力,又善于使各种认知心理活动互相补偿,使发散——收敛思维交互作用,抓住本领,推陈出新。
情感素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带特殊色彩的态度体验。这个心理过程包括情绪、感情和情操三种发展水平。情感的取向应于祖国和人们的利益以及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情感的深度与广度应在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社会领域发展,要有理想,有道德,追求高尚美好,脱离低级趣味。情感要有相对稳定性,不可变化无常。情感的效能要有积极性,能够鼓舞人,激励人,催人奋发前进。
意志素质。意志是指人们为了确定的目标,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坚毅顽强地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素质体现在人的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和坚定性等方面。意志素质良好的人,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能够自觉地鞭策自己,为了实现目标而艰苦奋斗;他善于控制感情,约束言行,不骄不馁,理智行事;他在紧急重要时刻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积极行动;他一旦下定决心,便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矢志不渝,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排除万难、争取成功。相反,那种意志薄弱的人,面对成就或顺利环境回盲目乐观、忘乎所以,不思进取;在危难或逆境压力下又可能灰心丧气、承受不住,无所作为乃至成为逃兵。意志薄弱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大敌,任何用人单位都很重视应聘者的意志素质。
兴趣素质。兴趣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良好的兴趣素质体现在一个人的兴趣范围不过于狭窄,而使其智能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体现在有一个较有深度的兴趣核心,在此核心方面获得高深的知识,形成富有创造性的智能优势;体现在其兴趣核心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使之在个人成才之路上产生持久的动力,创造显著的成果。
动机素质。在追求某一目标、获取某种需要的过程中,人们会产生出推动个人行动的内在理论,这就是动机。良好的动机素质体现在一个人的动机要有正确的倾向性,使个人的各种动机建立在合法、合理的需要上;体现在他有一个远近、轻重搭配合理的动机体系,能够自行调节动机矛盾,坚持主导动机,协调有序地实现其他动机;体现在其动机的科学性,具有较大的可实现性;体现在其动机的持续性,保持主导动机的长期性;体现在其动机的明晰性,目标清晰明确,便于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性格素质。性格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素,触及到心理活动的全部领域。良好的性格素质,首先体现在一个人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要正直诚信、礼貌友善、勤俭耐劳、乐于助人,善于与人和环境建立起和谐共处的关系。其次,是能够正确地把握性格倾向,热情开朗的外倾性和冷静多虑的内倾性各有所长和所短,要善于扬长避短。此外,还要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不观望或盲目从众,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竞争和开拓。
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各种心理素质在最高层次上综合而成的创造能力,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工、构思,以开辟新的途径(例如新构思、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创新素质对于成就一番事业、推动各种工作的蓬勃发展、开创新局面是极为重要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能否真正自立自强、建功立业的保证。古今中外,凡是大有作为的名人专家,无不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他们大多具有身处逆境而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宽容大度、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等优秀品质。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名学生进行了50年的跟踪研究,对其中150名最成功者和150名最不成功者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智力水平差别并不大,但在情感、自信心、毅力、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追求目标的内驱力等心理素质方面确有巨大差别。实践证明,正是由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对其成就有很大影响,所以,许多用人单位都特别重视新招职工的心理素质。这是许多用人单位进行面试的考核重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