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为什么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如题所述

董卓死后是被点了天灯的。他脑满肠肥。天灯燃烧几天几夜大快人心。不是罪大恶极的人不会受如此惩罚。毕竟夜宿龙床。行皇帝废立事,天怒人怨还是有的。

卓素肥,膏流浸地,草为之丹。守尸吏暝以为大炷,置卓脐中以为灯,光明达旦,如是积日。——《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正史里都说天灯光明达旦,如是积日,似乎这也是董卓咎由自取的铁证了。那么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董卓这事办的似乎更是不对了。

汉献帝做了30多年的傀儡,完全把老刘家的脸都丢光了。所以董卓立了这么个废物皇帝,董卓肯定更不是个好东西。这更是成为铁板钉钉的事了。

真相真的不是这样的。

1.大汉的皇位到底应该是谁的?汉少帝刘辩还是汉献帝刘协?

何皇后生子辩,养于道人史子眇家,号曰“史侯”。王美人生子协,董太后自养之,号曰“董侯”。群臣请立太子。帝以辩轻佻无威仪,欲立协,犹豫未决。会疾笃,属协于蹇硕。——《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

何皇后是正妻,皇子刘辩是嫡子,那立刘辩为太子是应该的。但是,汉灵帝觉得刘辩这个孩子“轻佻无威仪”,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于是他就想立刘协为太子,这就涉及到了废长立幼。

汉灵帝就把这个遗愿告诉他的心腹宦官——蹇硕,想让蹇硕立刘协为太子。

但是刘辩不但嫡子,他舅舅还是何进还是大将军,蹇硕也犯难了——想遵从先帝遗志但是别个不同意。怎么办?

于是这个帝位之争便开始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董卓这个老渔翁粉墨登场了

大将军何进必须立自己亲外甥——刘辩为皇帝

皇帝心腹蹇硕为了汉灵帝遗志——立刘协为帝

这两个人便打了起来。

结果是:何进杀了蹇硕,但是蹇硕手下还有的其他宦官们(十常侍)又联合起来杀了何进。

本来事到这一步就结束了。皇帝也立完了,权臣宦官也都死了。似乎天下可以太平了。

可谁知何进在死之前给董卓下了个命令,让董卓带兵勤王(本来何进的想法是让董卓支持刘辩的。谁知事情却翻转了)。于是故事又开始热闹了。


剧情翻转:董卓与刘协“一见钟情”

董卓带兵来勤王,本来是来支持刘辩的,谁知道半路上遇到刘辩和当时的陈留王刘协。

董卓就问何进与蹇硕这个事的来龙去脉(这很正常,起码要明白当前情况),这个时候14岁的皇帝刘辩,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

而九岁的陈留王刘协倒是不怯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的是清清楚楚。董卓大喜,就有了立新皇帝的想法


卓与帝(刘辩)语,语不可了。乃更与陈留王(刘协)语,问祸乱由起;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乃有废立意。《后汉书.本纪.孝献帝纪》


从这看,董卓倒是一个坚决支持先帝遗志的好同志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