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有哪些方面的知识

如题所述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贸然下水救援往往最后就变成群死群伤的悲剧。
北京市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提出淹溺生存链的五环急救概念,通常情况下发现溺水者后,保证溺水者生命安全的生存链由五环组成。
第一环为预防,第二环为识别,第三环为提供漂浮物,第四环为脱离水面,第五环为现场急救。
淹溺生存链的意义在于提高全社会预防淹溺的意识和行动,及时识别淹溺,为挽救淹溺者的生命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提高淹溺生存率。

首先发现溺水人员我们应该做出迅速的安全评估:
1.有意识的患者:有意识的患者通常会在水中挣扎、呼救,这是患者意识到危险的求救表现,但淹溺并未真正发生,此时应迅速展开救援行动让患者脱离危险境遇。
2.无意识的患者:此类患者表现为在水中静静漂浮,有些仿佛是在水中站立,邻近观察可见其双眼凝视,呼之无反应。

其次发现淹溺者应该正确应对:
1.确保安全:第一目击者首先应避免自身发生淹溺,确保安全。如果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水中救援训练,不要轻易下水救人,可在岸上救援。
2.提供漂浮物:如淹溺生存链第三环所示: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在岸上向溺水者投递救生圈、竹竿、衣物、绳索等漂浮物,也可自制漂浮物如几个空水瓶捆扎在一起等,帮助淹溺者脱离险境。
3.启动急救系统:发现有人淹溺,现场第一目击者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援人员。
4.不正确的救援方法: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的方式,常因岸边湿滑,跌倒脱手导致施救者溺亡的发生。

最后评估危重程度:
1.无意识、无呼吸:将淹溺者救上岸后,迅速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如无意识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时应立即心肺复苏。
2.无意识、有呼吸:经过评估患者意识不清,但是有自主呼吸,皮肤可出现发绀,四肢湿冷,在现场注意保暖,妥善处理、迅速送医。
3.有意识、有呼吸:患者可有头痛,视力障碍,口周有泡沫或污物,可伴有头颈外伤等表现,此类患者需要到医院检查处理。
目前很多人对溺水者的急救措施还有很大的误区,特别给出以下两点重要提示:
1.不要控水。淹溺患者不要控水,控水无效且有害,以免延误实施心肺复苏的最佳时间。
2.保持呼吸道通畅。淹溺患者接受心肺复苏时,如果有大量呕吐物,应立即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仅有大量液体或泡沫涌出,无须清理,应尽快给予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教育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1
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如何预防?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以下8个要点,家长们要牢记!

  儿童溺水防护8要点:

  1.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2. 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3. 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 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 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 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 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如何辨别?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儿童溺水者?牢记这7种迹象。

  7种迹象辨别溺水者:

  1. 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 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 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 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 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 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