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的里面是什么样的?雪球”的内部结构都有什么?

如题所述

欧洲航天局(ESA,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的罗塞塔项目(Rosetta mission)为太空科学家们提供了有关彗星的令人惊讶的庞大丰富的数据。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发现告诉我们,彗星的内部结构并没有那么紧密。也让我们能得以窥见 “雪球”的内部结构。


菲尔·普莱特(Phil Plait)在《石板》杂志上指出,我们已然知道彗星的密度低于液态水,因为当液态水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加。 但是针对彗星的物理研究指出,其密度甚至低于我们的想象。

这只有以下两种可能性:彗星是由蓬松的粉末状岩石构成的;或者它们的表层之下布满了孔和洞。最终,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决定使用67P作为案例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位于澳大利亚的新诺尔恰地面站,正如普莱特所说,这一答案的得出要归功于无线电波。当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绕着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运行轨迹而行时,它就将无线电波传输回澳大利亚的新诺尔恰地面站。根据随着时间变化的信号波长,科学家就能测量到探测器速度的每一次微小的变化。由此,天文学家们就能分析出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彗星的运动速度。可能是重力、太阳风,甚至是你能想到的——组成彗星内部结构的成分。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

感谢这些无线电波,关于这颗彗星是蓬松还是多孔的问题已经得到解答——毫无疑问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是蓬松状的!

作为一项太空学的新成就,我们得到的答案十分喜人。而当我们谈论到未来的太空探测,其前景也将更加广阔。本月初,另一组科学家证明,我们或许可以用算法预测出行星的组成部分。这对那些想要发现金属和水资源的星际探索者来说,不失为一个喜讯。而且,我们也能从中得知哪里才是采矿机器的绝佳着陆点。


(着陆器“菲莱”拍摄的与“罗塞塔”分离的一刻)

这次对彗星的新认知,利用无线电波来描绘其形状,或许能够进行相似利用。虽然彗星上没有金属,但彗星上的冰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成为航天器的推进燃料。


(“罗塞塔”拍摄的“菲莱”)

而且,因为彗星和其他类似的行星相比,性质更为不稳定,所以我们肯定要采用软着陆的方式。


(着陆器“菲莱”工作模拟图)

新诺尔恰站(也称为NNO)是澳大利亚的埃斯特拉克地球站,用于发射后在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深空与航天器通信。它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新诺尔恰镇以南10公里(6.2英里)处。它是欧洲航天局第一个深空地面站,随后是塞夫雷罗斯站和玛拉古厄站。

该电台使用一个35米高的天线,名为NNO-1[3],能够使用2千瓦和20千瓦的发射机在S波段和x波段双向传输。天线重量超过600吨,高40米。未来的升级计划包括增加一个ka波段站,以支持国际任务。[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