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土改新政!农户可“有偿退地”,4~5万/亩,你退不退?

如题所述

土地(承包地与宅基地)作为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的粮食安全,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地实施也赋予了重要意义。不夸张地讲,农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当中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得好与坏直接与农民的收入挂钩,更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现阶段,农业收入的比重日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不再依靠务农作为赚取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在农业生产成本水涨船高(人工、化肥、种子等成本大涨)及粮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放弃种植转而寻求能够维持家庭正常开支的赚钱方式,比如外出务工、搞特色养殖、小本创业等等。

耕地闲置率屡破新高
      种地不赚钱,甚至入不敷出。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的良田被长期闲置、抛荒,造成耕地闲置率屡破新高的局面。众所周知,耕地作为保障粮食生产供给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料,有效耕地面积的多少不仅关系到粮食生产的总目标能否达到,更与14亿人的口粮安全直接挂钩。因此,若从这个角度来看,耕地大面积闲置与国家所定调的农业生产发展大方向背道而驰。
      为了减少耕地闲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耕地闲置现象再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演变,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土地基本制度改革,并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土地流转举措,希望借助“土地流转”来盘活闲置耕地资源。同时,农业农村部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扶持及惠农政策来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并鼓励规模化种植模式崛起,为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助力。

“有偿退地”受热捧,不种地也拿钱
      为了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国家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地探索一些可行性的改革措施,比如土地确权、三权分置、土地入股、有偿退出等等。以“有偿退地”为例,通过以“农民自愿”为基本原则,截至2021年底国家已分3批启动自愿有偿退地的试点,涉及100多个市县区。目前来看,“有偿退地”成效初显,且深受追捧。
自愿退地的补偿标准
      国家并没有制定土地自愿有偿退出的统一补偿标准,不同的试点区县,有偿退地的补偿标准存在差异。比如四川一试点地区,农户自愿有偿退地的补偿期限总计为30年,补偿标准为1千元/亩,即3万元/亩的退地补偿标准;而武汉黄坡区一村庄的自愿退地补偿标准则为4~5万多元/亩。可见,自愿退地的补偿标准尚低,不少农户觉得永久退地就目前来看并不划算。
有偿退地补偿的资金来源
      在试点区域,农户自愿永久退出土地所享受的补偿标准高低既离不开国家及地方财政的支持,又与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直接挂钩,毕竟农民退地是直接将承包地归还给集体,而这笔补偿的“大头”则是需要集体来承担的。然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欠发达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财政是令人担忧的,在这种境况之下,有偿退地的补偿标准自然也就不高。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及种地入不敷出的负面影响双双导致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大量的耕地因此而长期闲置、甚至抛荒。如此一来,如何盘活闲置耕地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便是国家亟待需要解决的难题,而有偿退地试点举措的出台与落实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耕地资源再遭受严重的浪费,还让农民拿到了一定金额的补偿,一举两得。接下来,随着这一举措试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农户得益于土地改革的红利,并有助于规模化种植模式的崛起与发展。对此,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