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口诀

如题所述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口诀:不断补顺差。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个体内部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个体内部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法。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者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体看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环境:

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例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及“孟母三迁”。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个体主观能动性: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例子:“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