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使用汉字不利于抽象思维?》

如题所述

以下是讲座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知道,当我们谈论“汉字是否影响了中国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其实我们谈论的是“汉字和拼音文字相比,是否影响了中国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这里是要比较汉字和拼音文字在表达抽象概念上的作用。

然后,我们先来看看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主要差别。

从历史角度看,汉字来源于图画和记事符号,其演变基本上沿着从图画到象形文字再到表意文字的连续轨迹。

反观字母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则不难发现,它是在不同文明的交流、冲突和生灭的社会背景中发生的一种突变现象。

拼音文字的字母最初其实也是象形的,但并不表意,字母只是记录语音的工具。作为对比,汉字并不能很好地实现“记录语言”这一职能,其表音的功能很弱——比方龏这个字,念什么?两个音,gōng和wò。汉字本身是一种(不纯粹的)表意文字,它不需要借助语言就可以表达意义(参见:笔谈),不像拼音文字的文字—语言—意义的表意过程。

拼音文字首先在抽象性上就胜过了汉字,而且语法更严密(有格、数、性的变化),关系更容易确定,表意更明确。以德语的“我爱你”来举个例子(全部小写):

ich是第一格的“我”,作主语用;dich是第四格的“你”,作宾语用;liebe是动词“爱”的第一人称直陈式现在时。直陈式现在时 = (主语) + 动词现在时形式。

德语中动词一般在第二位,也就是上面三个单词所有的六个可能的排列中只有最上面两个是符合现在的语法规范的,然而全部六种排序都能清楚地表达出中文“我爱你”的意思,而且更加严谨:

每一个单词本身就能反映其在句子中扮演的角色,无论顺序怎么变,“我”就是“爱”的施动者,“你”是受动者,这个“爱”是现在的“爱”,不是3月17号下午3点前一刻钟的“爱”,并且这个“爱”,是“我的爱”,而不是“你的爱”——如果要表达“你爱我”,那个“爱”是liebst,跟“我爱你”的“爱(liebe)”也不一样。

使用汉字的话,在不加入定语的情况下,是无法精确地表达ich liebe dich的意思的。汉字没有数、没有性、没有格,甚至没有时态——即,汉字有利于表达宏观的经验世界的思想,但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展开。

汉字不仅缺乏抽象性,甚至要做到精确都很不容易——不是说不能做到精确,而是做到精确要付出比拼音文字更大的“成本”,人是很懒的,会更倾向于使用低成本的、模糊的表述,也就是说更倾向于表述一个宏观的、不区分时间和数量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说汉字影响力中国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