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的生活?

如题所述

第一次踏入大学校园,怎么说呢心情有点复杂,大学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老师不会管你,你只能自己自力更生,不过大学也更自在一些,你可以在图书馆学习你想要的东西,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便出去外面,但是有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准备好,在学习上自己要学会探索,怎么说呢?你随便上网百度抄的答案,老师也会说不错了,不错了,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老师是在敷衍你的,所以学习还是要靠自己,不要像高中时候一样依靠老师了。那年我步入某名校炙热的寝室时,被条件之差惊呆了,但是当时很乐观,盲目地乐观:宿舍再烂,也是名校么

宿舍的床贴着每个人的名字,一个室友一看名字就是威格尔人,我当时还很烦心里有种隐忧,觉得毕竟信仰不同以后大学四年生活会很麻烦,我哪知道后来宿舍人中我跟他关系最好

另一个室友名字倒是像汉人,但用的格式是“张老三·李老四”,我当时就惊呆了,这又是什么情况。后来听他说,这是他们蒙古人(也不知道是哪个部族)的命名习惯,把母亲的名字挂在后面

宿舍条件差,很热。第一天晚上到了六个人,只有那个威格尔人没来。我对铺的小子,头顶墙上趴着一只大蜥蜴。我们宿舍第一次集体卧谈的主题,就是要不要把这只大蜥蜴赶出宿舍,我向来讨厌土系生物,最后投票是3比3,只能平局,我遗憾地说:“要是这名字超长的威格尔人来了,就能投出结果了”

过了几天已经开学了,那威格尔人来了,招呼也不打,倒头就睡,一睡就是1、2天。原来是路途遥远,累坏了

我们宿舍风气还不错,大一上半年,人人睡午觉,补充高考的缺失与疲累。比起其他宿舍通宵打游戏、唱歌、逛街、狂欢,算是安静得很,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和谐

到大学终于离开父母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还是感觉很自由的。我这辈子,离开家没有升学压力又在中国生活的日子,实际上只有大学这四年,很是自由自在。大学课业不重,就学学英语,玩玩电脑

当时年龄不大不小,已经知道珍惜了。我隐隐约约觉得,那可能是我在中国生活的最后一段宝贵时光了。果然,一旦出国便身不由己,多年一下子就过去了

我们宿舍后来出了两个移民的,一个国内名校教授,一个电力的肥差,一个搞金融的大拿,一个回家当官去了。专业坑,所以同学遍布各行各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05
融入集体生活。
第2个回答  2022-10-25
首先适应住宿生活,跟室友相处的愉快,集体生活中最好做好自己不要影响别人的生活。参加一下有意义的活动去认识一些合得来的人,拓展一下交际,跟聊得来的朋友在一起也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好好学习,认真听讲,学习好了心里会开朗许多。
第3个回答  2022-10-19

第一,增强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大学新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开展入学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新生正确认识大学, 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入学教育要在开展形式与内容上追求多样性, 如组织大学新生参观校园及校史馆,了解学校的历史及环境,方便其后期的学习生活。


开展各类讲座活动让大学新生清楚在大学里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同时也要注重全员参与性,要广泛动员资深教师、优秀高年级学生和校友与大学新生进行座谈交流,让大学新生知道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生活。



对大学新生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也应在管理方面健全完善各类制度,因地制宜地出台新生管理办法,让他们明白大学生活的自由是相对的,帮助他们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计划性、有序性和规律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二,进行科学的专业介绍与学业指导,提升大学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学校文化和专业思想教育,可以帮助新生寻找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邀请名师和对口企业家等社会知名人士,为新生举办专业认知系列讲座,讲好入学第一课,使新生对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引导新生明确人生目标。

由于大学学习方法同高中时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开展专业介绍的同时,还需进行学业指导。


大学是专业学习的开始,也是培养独立思维的起点。在大学, 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能力。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可以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新生领会大学精神、了 解学校制度,还可以帮助大学新生提高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心,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应鼓励并组织新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集体活动,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使新生尽快融入大学集体生活。


第四,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新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良好的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新生提高自我管控与自我约束的能力,掌握有效的决策方法 , 对大学四年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实践。

通过制定大学生涯规划也可以是大学新生认清自己,找准定位,明确每学期的小目标以及大学四年的总目标,使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克服懒惰涣散,让自己每天的学习生活有的放矢。




第五,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高校应构建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和以宿舍安全员、班级心理委员、年级辅导员、学院心理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师为骨干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体系,及时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学校要及时组织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随时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疑惑,保持情绪的稳定与舒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