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家庭背景差不多的人能做朋友,家庭背景截然不同的做不成朋友

如题所述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家庭背景相近,接触的环境就相对一致,就有共同语言。没有谁内心有优越感,就不会俯视对方,平等感会使两个人越走越近。否则,家庭背景相差太大,生活环境就会大相径庭。即使没有俯视别人,别人下意识也会有自卑感,这就很不利于彼此交流,沟通。所以成为朋友就有些困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8
因为看不看得起对方还成一个问题,家庭背景不一样,有时会互相嫌弃,觉得我们都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话题都不一样,他讲甚麼,对方也不一定懂,出席的场合,是高尚场所,没有一定的资金,也不一定出席得了,服装发型也是要资金的。家庭背景不那么富裕的,都承担不了这麼昂贵的社交场合。所以怎么能做朋友呢,这是很现实的,你去不了,人家就看不起你呢。
第2个回答  2019-09-08
因为家庭背景差不多的人,
接受的家庭教育差不多,
所以思维模式比较相近,
这样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
而家庭背景截然不同的人,
他们从心底会觉得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自然就不会想到要成为朋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08
简单概括就是一句话:人以群居,物以类分!人与人的知识,见闻,实力,背景相差极大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有共同的话题。。。一个小目标“一个亿”你还怎么玩?
第4个回答  2019-09-08
三观,思想,经历,物质不一样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