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指的是什么动物。

如题所述

鹬:一种长嘴灰背栖息于水泽间的自爱吃小鱼的鸟。 

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

读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

释义: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扩展资料: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4
鹬是一种生活在沼泽或水边的鸟类动物,以鱼虾蚌类为主要食物。而蚌是生活在湖海塘里的有壳类水生动物。经常到水岸边张开两壳露出软体晒太阳。一旦碰到鹬来啄食,,蚌迅速合上两壳,夹住鷸的长嘴,互不相让,形成了鹬蚌相争。
第2个回答  2019-05-16
鹬蚌相争(又称:蚌鹬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语出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来,明天你的嘴取不出来,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第3个回答  2019-05-14
鹬——一种经常在河边觅食的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蚌——也就是河蚌,河里的一种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第4个回答  2019-05-14
鹬蚌相争这样两张嘴纠缠在一起,如果是一种动物的话,为了嘴,坏事是嘴,这种动物非人莫属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