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如题所述

公元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进行了大规模的销毁鸦片的行动,消息传到英国,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在伦敦召开了两天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他们声嘶力竭地叫嚣,要对中国采取“强有力的行动”,要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公元1840年6月21日,英舰40艘在广东海面集结。28日封锁珠江口。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为了粉碎敌人的进犯,关天培和林则徐认真研究了破敌之策。他们认为,此次战争是防御自卫性质,战争的目的是戍守海防,抵抗侵略。因此,决定采取“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等策略。与此同时,关天培进一步加强了虎门海防,增置大炮二三百尊,并对水师严加操练。英国侵略军曾多次妄想从这里攻入,但面对早有戒备的虎门,英军犹豫不决,未敢进犯。

英国侵略者在虎门碰了壁,便移兵北犯,于公元1840年7月攻陷浙江海防重镇定海后,8月窜至天津海口,向清政府投递照会,进行威胁。腐败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甲利炮所吓倒,竟把战争的起因归咎是禁烟运动。道光皇帝将林则徐革职,任命投降派大臣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办理中英交涉。

公元1840年11月,琦善到广州后,为了讨好英国,一反林则徐、关天培的作法,下命拆除珠江口的木排、铁链和暗桩;并裁减兵船三分之二;遣散了全部水勇;还允许英人察看地形,探测内河。这样,关天培苦心经营多年的防御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

身受冤屈,仍然坚守阵地

公元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调集二十余艘军舰,两千多名士兵,对虎门要塞发动了猖狂的进攻。当时虎门第一道防线沙角、大角两炮台的守军只有数百人,他们在副将陈连升的指挥下,不畏敌众我寡,抱着宁死不屈的决心,与侵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战斗。由于琦善已将海防废驰,又拒绝增派援兵,沙角、大角两炮台很快被英军攻陷,全体将士坚持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琦善在广州按兵不动,坐视炮台失守,反而向道光皇帝劾奏关天培,指责沙角、大角炮台的失守是由于关天培指挥失误造成的,要朝廷对关天培从重治罪。道光皇帝听信谗言,以“身为水师提督,督率无方”的罪名,降旨将关天培的顶戴革去,令其“戴罪立功”。关天培蒙受大冤,心中无比愤懑,但仍以大局为重,积极进行战守准备。他不顾年事已高,到处奔波,察看扼塞;同时请求琦善速修海防,增兵虎门。但琦善决意卖国,置之不理。关天培自度国难将至,昼夜坚守阵地。他感叹道:“这种情势,虎门难保了。我身为守土将领,唯有一死,以报国家”。他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分给守台士兵,并将自己的几枚落齿和几件旧衣,用木匣密封寄回家中,以表示与敌人决一死战的雄心。

人在炮台在

英国侵略者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又调兵遣将,对虎门要塞继续发动进攻。

26日下午,侵略者集中大炮数百门,对关天培亲守的靖远炮台进行猛烈轰击,整个炮台浓烟滚滚,弹片横飞。关天培全身负伤十多处,血染战袍,但他坚持不下火线,手持宝剑,指挥战斗,并亲自开炮轰击敌人。关天培这种为保卫祖国疆域、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激励着全体官兵。他们决心宁肯战死,决不后退,誓与敌人血战到底。英国侵略者虽然船坚炮利,人多势众,但在守军的坚决还击下,始终未能靠岸。这时,不巧暴雨大作,阵地上大炮的火门被水浸湿,失去了作用,情况异常危急。在这艰难危急时刻,关天培多次向琦善告急,请求派兵援助。当时琦善握有八旗、绿营、团练共数万大军,但他拒绝发兵,坐视不救,致使关天培孤军奋战。

战斗越来越激烈,关天培视死如归,冒着敌人的炮火。毅然挺立在炮台前沿,怒目凝视着前方,当众宣誓:“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全体将士在关天培的鼓舞下,士气高昂,奋力炮击英军,敌舰有的被击沉,有的被击伤,登岸的敌人纷纷就歼,尸体布满了滩头。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多数将士相继阵亡。这时,英军在炮火掩护下攻上了炮台。关天培誓与阵地共存亡,挥舞佩刀,把冲上炮台的英军一个个劈了下去。最后因伤重力竭,为国捐躯。镇守虎门的四百名爱国将士也全部壮烈牺牲。

关天培殉国后,人们在他牺牲的地方,修建了专祠,以表达对这位爱国将领的深切缅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9

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