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打工在外,孩子看不到父母,你有这种经历吗?你希望父母在身边吗?

如题所述

就我个人而言,我当然是希望我爸妈至少能有一个人陪着我,因为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有很多地方是需要父母引导的,也是很需要父母的关爱的。


我很幸运,我妈妈一直陪伴着我,长大后我问她为什么不出去,我妈说因为有你和你哥哥,我舍不得让你们自己做饭,舍不得你们孤独都在这,没有人照顾,所以我很庆幸,有她一直在我们身边。
相比之下,我小姨的孩子就爸妈不在身边,我觉得他们倒是挺惹人疼的,从小由奶奶带大,爸妈只有过年回来,其他时间都在拉萨那边,奶奶又老了,身体也不好,带几个孩子真的挺不容易,而且她也不注重孩子的营养均衡,孩子正在长身体,吃的又不好,导致孩子偏瘦,营养不良。而且在学校也会被其他小孩欺负,他们家老大一个女孩子,就不小心被其他的小孩子打到鼻子,当时她奶奶没多在意,导致后来经常会流鼻血,特别严重那种,所以我真的觉得爸爸妈妈中必须留一个在家里边照顾小孩,这样对小孩各方面都是好的,不会让她觉得缺少关爱。


尤其是到孩子青春叛逆期,正值该父母管束教导的阶段,父母却不在身边,不能予以正确的指导,孩子就会走上歪路,等到已经开始叛逆了,想要管束却已经是来不及了。
虽然为了孩子的花销得努力赚钱,但是不能因此而错过孩子的成长,如果没有父母的参与,那么孩子又怎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所以我想对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说一句:你们辛苦了,但是不能因此放弃对孩子的照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0

  有啊,从有记忆起就没怎么跟父母一起生活过吧,所以即使到现在懂事啦能够理解他们了但跟他们的关系也还是没有办法亲厚起来吧。但是以前肯定希望身边有父母陪着的啊。


  以前的时候成绩一直挺好,因此那时候和舅舅家差不多大的表妹结下了一定的梁子吧,因为她的成绩真的挺差。每次去舅舅家的时候,都会被拿出来做比较,所以那时候她真的挺讨厌我的。我记得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吧跟妈妈到外婆家拜年的时候好像又是因为成绩的事吧,饭桌上她直接发飙一边哭一边说“干嘛说我?她又不是我们家的人,她只不过是一个客人而已”,然后便哭着跑上了楼。剩下的人便笑笑说不用理她,然后便听到妈妈说让我去看看妹妹。那时候正小心翼翼的在吃饭的我挺不知所措的,因为在妈妈这边的人里面我最喜欢小舅舅一家,我不想让他们难过,可是我自己那时候也有点难过。我一直知道表妹因为他们老拿成绩说事而讨厌我,可是她却不知道我一直很羡慕她。羡慕她的爸爸妈妈可以陪着她,羡慕她可以跟爸爸妈妈讲任何事情,羡慕她和她的父母跟朋友一样,我最最羡慕有有个小舅妈那样的妈妈。大概是受外婆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吧,我妈妈也不是很喜欢我。小的时候我被丢给爷爷奶奶是因为爸妈要赚钱啥的吧所以没怎么跟父母一起生活过,后来没有跟父母一起生活是因为他们分开啦然后我毫无悬念的跟我粑粑啦,那我爸肯定要挣钱给我读书啊,所以我就基本跟爷爷奶奶生活啦,所以现在要二十岁的大姑娘啦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其实不超过五年。但是小的时候我肯定是希望父母陪在身边的,我虽然有很爱很爱我的爷爷奶奶和姑姑陪着,但是父母肯定是不一样的啊。谁不想上学的时候爸爸接妈妈送啊对吧,每次看到那种什么打电话给爸问我妈的段子都会有丢丢羡慕啦。


  唔,现在呢跟爸爸妈妈关系都还好但是肯定不会像从小跟父母长大的那样跟家里关系那么好。每次谈话的内容啊基本就是缺不缺钱身体好不好很客气很寒暄啥的就没话讲啦,我跟我爷爷奶奶姑姑的关系倒是跟你们与爸妈的关系差不多,啥都聊会用表情包那种。有次听到爸爸跟朋友讲孩子还是要自己带才好不然关系都不会怎么亲还是挺难过的,我知道慢慢长大了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试着想和我亲近,可是中间那么多的时光没有他们的参与我真的很难做到对他们像他们一直陪着我一样。所以有孩子的不管怎样都花时间陪陪他们吧。

第2个回答  2017-05-20

对于这种经历,我很熟悉。从十岁之后,父母就没在过我身边,也就是一名留守儿童。


对于这种经历,说不出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有怨恨,也有感激。可以说没有那样的经历,我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一个人。
当时父母刚离开时候,我上小学,那一会很难过,白天在学校还好,晚上一回到家里,空荡荡的,就止不住得想,晚上就自己一个人在被子里哭。我是属于比较内向的人,当时也没有朋友一起玩,大多时候就一个人自己呆着,父母走后,整个人变得更内向,更自卑了。


前两年比较难熬,后来上了初中,慢慢适应了当时的生活,晚上也不会再哭了,遇到事情就自己一个人扛着,没有和父母说过在家里有什么苦,都是报喜不报忧。那会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感觉和父母关系慢慢变淡。
特别是高中之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学习压力增大,父母为了不打扰我学习,电话也变少起来。整个人已经完全适应一个人生活,甚至想不起来父母的存在。当我后来知道当时的感受的时候,感觉很难受,时间真的能抹去一些东西。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当年一定求着他们不要出去。
不过现在好多了,跟父母联系也多了许多,关系也亲近了许多。其实这种事情对于孩子和父母双方都是一种伤害,我也曾看到父亲在离去时候偷偷抹眼泪,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这样。但生活就是这样,不论怎么样,再艰难也走了过来,未来一定是好的。
最后还是希望每户人家都能够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可能钱很重要,但是最后最重要还是家人!


第3个回答  2017-05-20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的父母相识于技校,他们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后,终于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在我3岁大的时候,老爸因工程师考试有黑幕(考试已过,却把证拿给了关系户),愤然辞去工作,南下广东去打工。那时,交通还不便利,老爸只能每年春节才能回来一次。他第一年回来的时候,我都都不认识他了。PS:这个是我老妈回忆的时候给我讲的。从那时起便只有我老妈一人带我。这样的日子直至我高考前夕才结束的。说老实话我挺感谢我妈的,就她一人支撑起了我的小世界,记得小时我妈每到周末,就会带我去学琴、学珠算,平时和其他父母都在的家一样可以按时吃饭,睡觉。小时后挺恨我爸的,觉得他不要我们了。后来长大了懂事了,明白他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生活。有时看到新闻上的报道说留守儿童自己一个人在家,我会很心疼那些孩子。我还有妈妈,他们却父母都不在身边。上次我参加摄影展的时候看见几张留守儿童的照片,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对父母的渴望。是孩子都希望能在父母身边,毕竟有和没有还是有挺大的区别的。孩子身边没有的父母的陪伴,心理很容易出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最为严重。我就深刻的感触。中学的时候,妈妈的正在换岗的关键期,就把我送到了寄宿制的学校。我在里面遭受了校园暴力,也不会处理这样的事,不敢给老师讲,又见不到我妈。我就只能躲在寝室里哭。后面的事就不讲了。所以啊,父母最好还是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第4个回答  2017-05-20


童年对一个孩子的意义有多大?我们都知道,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在我们笑的时候很少在家,母亲也是,那时候我跟哥哥还小,每天早上爷爷给我们做早饭,吃完了,背小书包,高高兴兴的去上学,爸爸妈妈早早的起床出去了,为了就是我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还记得那是一个冬天,那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我八岁刚刚三年级,哥哥十一岁,爸爸妈妈依旧早早起床做了早点,那天是我的期中考试,我也早早的起了床,萌萌的看着妈妈,看着爸爸在椅子上抽烟,把我叫到身边,摸着我的头,说:好好考试,考完爸爸给你买糖吃,爸爸草草吃了一点就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慢慢的消失在视线中,想不到这是我那天最后一天看到如此健康的父亲,那一天,爸爸依旧去了工厂干活,一不小心被机器压到了手指,到现在了,看着父亲的手指,依依有点心痛,我的父亲不可以有任何一点的不舒服,我不允许,因为我爱他,很爱很爱,到现在我们长大了,怎么做才能有更好的收货呢?问问父母,他们都知道!


我希望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是否可以长命百岁我不知道,但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过得开心,我想天天可以在父母旁边,但是由于学习,工作,种种原因让我们不能时时在一起,但是有限的时间可以照顾父母,那也是很好的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