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汲清先生诞辰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如题所述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黄汲清先生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地质学家,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的科学活动和著作涉及地球科学的诸多方面,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建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在从事地质事业70年的时间里,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专著20部,其中,一些被国外译成多种文字出版。1982年,他获得国家颁发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1994年,获陈嘉庚地球科学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地质工作和科学事业,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

黄汲清先生1904年3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地质事业。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他对秦岭、四川、云南和贵州进行了开拓性考察和研究,撰写了专著《中国南部的二叠纪地层》,奠定了中国二叠纪地层划分的基础。1932年,他赴瑞士留学,在浓霞台大学进行地质研究,写成《瑞士华莱县素女峰-破金瓜峰地区之地质研究》,1935年获得瑞士浓霞台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他1936年回国,1937年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40年代初在新疆寻找石油;1945年,他出版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英文版),首次系统划分了中国及邻区的基本构造单元和构造旋回,提出了多旋回构造运动理论,被誉为亚洲构造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也使他成为中国大地构造领域无可争议的奠基人。他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在40年代末主编出版的14幅中国东部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及1∶300万首幅中国地质图,对20世纪50年代全国大规模矿产普查和区域调查起到了指导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汲清先生积极投身于新中国地质找矿事业,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担任中央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常委、地质部石油地质局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等职。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和参议委员会副主任,第15和32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常委、荣誉委员等。

20世纪50年代,他参与主持了全国第一轮石油普查,提出并具体部署了松辽平原等地的工作,为一批重要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大贡献。60年代,他组织并指导全国1∶100万国际分幅包括地质图、地质构造图和成矿规律图在内的综合地质图件的编制,对地质找矿和国家建设起到了多方面的指导作用。70年代,他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发展了多旋回观点,提出了“手风琴”式构造运动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他出版的《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获首届国家图书奖;1984年,在塔里木盆地石油资源座谈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促进了塔里木油气勘探工作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关心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开发工作。

黄汲清先生不仅在地质学理论和地质找矿方面有突出的建树,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科学遗产,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爱国敬业是他取得辉煌成就的力量源泉。黄汲清先生一生,矢志不渝地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地质事业,把祖国的荣辱作为自己的荣辱,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地质事业上。

治学严谨是他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黄汲清先生重视野外调查、坚持地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百家争鸣,体现出了一代地质大师的优良学风。

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是他优秀品格的重要表现。他襟怀坦白,刚正不阿,坚持真理,敢于直言,表现了一位科学家的处事品格。

关心青年、培养人才是他不遗余力、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他亲自培养的一大批学生中,不少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黄汲清先生曾提出,以他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奖金建立一项基金,以奖励在地质科研和地质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年人。自2001年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设立以来,已有10位青年同志获奖。今天,在我们纪念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又有14位青年同志获奖,具有特殊意义。在此,我向获得此项殊荣的青年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同时,我也希望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努力下,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办得更好,使之在激励青年地质科技人才献身地质事业,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纪念和学习黄汲清先生,继承和发扬黄汲清先生的精神,就是为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广大地质工作者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目标,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强盛作出贡献;就是为了大力弘扬求实创新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探索,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勇攀科学高峰;就是为了大力弘扬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精神,为科技进步和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地质工作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先行,必须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希望广大地质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地质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黄汲清先生等前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在发展繁荣地质事业、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工作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