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称改写《祖父的园子》?

如题所述

小溪边住着一户人家,一家五口人幸福地生活在这间又旧又破又小的茅草屋里。
茅草屋前坐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一点酒,脸上泛着红晕。他们用当地的方言亲密地交谈起来。老妻一边帮老夫按摩,一边又用手指着消息东边,那儿有一个壮小伙儿在田里辛勤地锄着豆旁的杂草,还不时地衣袖擦着脸上豆大的汗珠,这可能就是他们家的大儿子吧!老妻对老夫说:“咱们大儿子出息咯!尽捡粗重活儿做,让两个弟弟轻松一点!”老夫笑着点了点头。
篱笆外面,有几棵郁郁葱葱的芭蕉树。篱笆里,也许就是那对老夫妻的二儿子,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编织着鸡笼呢!旁边的鸡在“咯咯”地叫着,仿佛在说:“我们的房子在哪?”这时,老二便加速起来。
溪边有棵枣树,树下,他们的小儿子正趴在地上,认真的剥着甜津津的嫩莲蓬,他的旁边堆了好多莲蓬,天真可爱的小儿子也许是自己舍不得吃,想要留给父母吃吧!
池塘里,开着粉红的荷花,肥大的荷叶遮满了整个池塘,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游戏,不时从水中蹦起,再‘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
这种安逸的生活,谁也不愿去打搅他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7
【设计理念】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这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就让学生收集资料,课上又初步介绍了萧红,推荐学生去阅读《呼兰河传》。萧红的这部小说运用第一人称自传性的怀旧笔调,通过回忆,叙事记人,写景状物,讲述了童年故事,其中伴随着苦难、凄婉、悲凉以及温情和快乐。《新课标》特别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国家部编教材建构了“教读”“自读”加上“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就并且明确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了学生广泛阅读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阅读。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因此更要尊重学生阅读的自由性,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思考、质疑、发现和创造,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五年级的学生,正值天真烂漫的童年,他们爱回忆幼时的趣事,也向往自由快乐的生活。教师如果将课外阅读的目标定位在体会作品凄婉的情调,了解人物悲凉的境遇,探究苦难背后的原因,未免过于沉重,也很难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因此,笔者将阅读的主题定在“自由快乐”,带着学生在自由快乐的回顾中走进祖父的园子,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探寻祖父给予“我”的自由快乐,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感受祖父对“我”无私的爱;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将小团圆媳妇这个同龄人和作者对比,也与学生自己对比,让学生懂得对所拥有的幸福、快乐要心怀感恩;最后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感悟作者在孤独寂寞中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以及想把这份自由快乐永远留存心间的美好愿望。
【阅读内容】《呼兰河传》,重点阅读第三、五章。
【阅读目标】
1.从课文到小说,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品味: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以及祖父对孙女特别的爱。
2.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以小团圆媳妇的悲惨衬托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用独特方式表达出向往自由快乐的心声的方法。
3.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感悟作者对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重温自由、快乐
1.概括印象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 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萧红短暂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着“爱”和“温暖”的一生:在她的《呼兰河传》中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你感受到她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用词来概括。(板书:自由快乐。)
【设计意图:《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笔调清新活泼,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完课文后,他们对祖父的园子、对萧红的童年产生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用词来概括自己的感受作为开篇的第一个问题,正好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概括的同时也对自由、快乐的童年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二、走进小说,寻找自由、快乐
1.抓住细节 用心读
师:《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这一章记录了童年的萧红和祖父在一起时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美好生活。文中哪些具体的情景让你体会到了小萧红内心的自由、快乐?回忆一下,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说一说。
(1)抓住细节 用心读(板书:抓住细节)
师:出示课件:前三个“就”,表示强调的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
再读句子。(温暖的阳光让花园生机勃勃,慈祥的祖父让我的童年充满欢乐,在我的心中,祖父就是给我温暖的太阳。)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具体的场景,抓住印象深刻的细节说体会,看似在重复课内阅读教学,其实是为下面拓展的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细节,能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情感。】
(2)抓住细节 用心读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2.模仿表达 学中做
师:谁能把刚才这些自由、快乐的情景用这样的句式连起来说说?
出示:祖父栽花,我就;
祖父拔草,我就;
祖父种菜,我就;
祖父,我就;
祖父,我就;
祖父,我就……
【设计意图:萧红喜欢用绕口令般的重复语言来叙述故事,教师让学生模仿这一表达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梳理整合了课文中自由、快乐的画面,还让他们在语言运用中初步体会了萧红独特的语言风格。】
3.感知人物 学中思
师:结合具体细节和情节说说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的童年生活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阅读《呼兰河传》第三章,到里面继续寻找作者童年的那份自由和快乐,为课文阅读过渡到课外阅读架起来最理想的桥梁。教师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个有趣的情景,一为过渡,渲染氛围;二为深化“自由”和“快乐”。由此,小萧红的童真童趣和祖父的慈善宽容进一步深入人心。】
总结概括:祖父是一个豁达、和蔼、慈祥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他使“我”的童年自由自在,充满快乐。
(引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因为我拥有一位豁达的祖父,所以我的童年是自由快乐的;因为我拥有一位和蔼的祖父,所以我的童年是自由快乐的;因为我拥有一位慈祥的祖父,所以我的童年是自由快乐的;因为我拥有一这样的花园,所以我的童年是自由快乐的。
【设计意图:在萧红的童年生活中,能给予她自由快乐的人是祖父,能给她创造自由快乐的地方是后园。教师抛出“祖父知不知情”这一问题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争辩,进而潜入文本,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体会到祖父对孙女那份有意的成全。学生只有通过这样的品读,才能真正抵达人物心灵,明白文本语言的内涵。】
三、对比人物,欢呼自由、快乐
1.感受小团圆媳妇的悲惨
师:在《呼兰河传》中,萧红不仅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还写了另一个小姑娘的故事,那就是--小团圆媳妇。读了第五章,你觉得小团圆媳妇的童年怎样?
师:(出示小团圆媳妇被打的段落。)读了这段文字,你的心情如何?
2.对比体会小萧红的自由快乐
师:和小团圆媳妇相比,你觉得萧红的童年怎样?为什么?
师:因为她--有一个自由自在的大花园。在园子里,她可以尽情嬉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她--有一个爱他的祖父。祖父陪她玩、祖父教他念诗、祖父给她做好吃的,多幸福呀!
【设计意图:将小团圆媳妇毫无理由被打的悲惨境遇呈现在学生面前,不是要深挖那个时代人们的愚昧、冷漠,而是为了和萧红的童年生活对比,衬托出自由快乐的难能可贵。在对比交流、情感冲击中,学生会由衷地为萧红拥有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和一位和善可亲的祖父而感到欣慰。】
3.朗读欢呼小萧红的自由快乐
师:比起小团圆媳妇,萧红的童年是自由、快乐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所以她看到花开了就觉得--;看到鸟飞了,就觉得--;看到虫子叫了,就觉得--。在她眼里一切--(引读)。
师: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段话?说说理由,然后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不管用什么方式读,你们都表达出一个小女孩的心声,你们都在为这份自由、快乐而欢呼。让我们一起加上动作把这份自由、快乐表现出来。(集体读。)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处不同方式的朗读设计正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独特感受和体验的重视。最后的表演读是一次情感升华的过程,学生不仅读出了小萧红心中的自由、快乐,也喊出了自己对自由、快乐的无限向往。】
四、联系背景,领悟自由、快乐
1.童年对于我们都是值得怀念的,但对于萧红来说,童年有更深的意味,请同学们联系作者经历,读背景资料后思考:为什么身世如此悲惨的人,会写出这么美的文章?(缺少爱,向往爱,回忆美好。心中有爱,眼中自有爱。萧红对自己的童年生活仍然念念不忘)
2.小结: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萧红,只有在祖父那里得到温暖和爱,是祖父给了她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所以,当祖父离开人世后,萧红常想起的是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在外漂泊流浪时,萧红常想起的是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而当她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时,她最怀念的还是那充满自由和快乐的童年生活。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背景资料给学生阅读,是帮助他们了解萧红创作《呼兰河传》时心境的孤寂悲凉,感受她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教师的小结反复回扣“自由、快乐”是让学生领悟自由的园子、快乐的童年对萧红精神上的意义和影响。适当的渗透和延伸还是必要的,学生的理解也许是模糊的,但这也正好激起了他们的阅读期待--今后进一步了解萧红的人生、阅读萧红的作品。】
五、吟诵小文,留住自由、快乐
不管是怎样的童年,都是人心灵的故乡,病魔虽然带走了这位充满才情的女子,却把一段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留在了我们心中。(板书:永存心间。)
让我们轻读下文给萧红,纪念她,纪念属于她和祖父的园子,纪念那段自由、快乐的童年时光。

(男)园子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