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画

如题所述

关于点石成画如下:

《千里江山图》至今已900多年,为何历经时光沧桑颜色却依然鲜亮,答案就藏在画上的青绿颜料之中。画作所用的颜料多取之于矿物之中,这些矿物化学性质稳定,因此画作历经千年而不变色。

要完成这样一幅青绿山水画相当的不容易,需要画五遍才能完成。第一遍是黑墨勾山石—打底(粉本),第二遍是赭石(红色系)上色做铺垫,第三遍石绿(孔雀石)染底色,第四遍石绿施重彩,第五遍石青(蓝铜矿)上色点其睛。

第一层是绘墨稿,水墨山水画打底,专业人士称之为粉本,使用墨。

古人发现燃烧木柴产成的木炭可以将其他物品染黑,这就是炭黑,是黑色颜料的起源。中国墨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碳常见的矿石形式是石墨,它是具有片层状结构的混合型晶体,古代书写、绘画用的墨主要成分是无定型碳,其实是具有石墨那样的精细结构,只是晶粒较小。

赭石,属于赤铁矿,其中的“赭”就是赤色的意思。赤铁矿的成分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呈暗红色。由于赤铁矿的粉末为樱红色—也有人形容它像新鲜的猪肝色,所以将其作为颜料来使用。

在《千里江山图》中,赭石主要用以铺底,远山多以赭色为主,水天交界处也多以赭色渲染,或者用以渲染前后两块石头的后面一石,来彰显空间变化,使画面浑然一体。

第三层画绿,石绿上色;第四层还是绿,颜色在上面叠加,出来的颜色特别丰富。《千里江山图》卷中采用石绿中的头绿和四绿。石绿,其实就是孔雀石。因其“色理似孔雀毛羽”而得名。孔雀石是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式为Cu2[CO3](OH)2,单晶体为柱状、针状,矿物集合体为钟乳状、葡萄状,常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

画作的第五层,也是最后一层是上青,即画中蓝色的效果,采用石青中的头青和四青。

石青,则是蓝铜矿,一种含铜的矿物,化学式为Cu3[CO3]2(OH)2,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上,它根据结晶形态分为“空青”(钟乳状的蓝铜矿)和“曾青”(晶簇状的蓝铜矿)等。经常与孔雀石共生,蓝色与绿色交相辉映,颜色会更加鲜艳。

作为矿物颜料,尽管蓝铜矿的成分是一样的,但色泽深浅不一。一般的规律是:粉末颗粒越粗,颜色越深;反之,则颜色越浅。

在《千里江山图》中,石青主要用以渲染山峦顶部,凸显青山叠翠之感,其色鲜艳厚重,使整个画面色彩绚丽,富丽堂皇,适当夸张,艳而不俗。

蓝铜矿与孔雀石作为矿物质共生的形象与以《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中石青、石绿色相互伴生交错的形象如出一辙。

砗磲,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文蛤,又称为蛤蜊,软体动物门,瓣鳃纲浅海动物。两者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与天然珍珠很接近,以文石矿物为主。

《千里江山图》中的人物虽细小如蚁,却通体洁白,姿态分明归功于贝壳制成的白色颜料不易发黄褪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