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谁在什么地方英勇牺牲?他的事迹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关天培 :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顽强抵抗,壮烈牺牲

2.裕谦 :浙江镇海沦陷后投泮池自杀,后被救出,至余姚气绝身亡

3.镇海总兵葛云飞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8月17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4。郑国鸿:1840年升浙江处州镇总兵。1841年9月26日,2万英军、29艘英舰进攻击定海5千守军,65岁的老将军壮烈殉国!

5.寿春总兵王锡朋:1841年春率兵增援定海。9月底,英军再犯定海,他与葛云飞、郑国鸿协力御敌,固守城西晓风岭,浴血奋战,以身殉职

6.陈化成: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迎击英舰,旋任江南提督,道光十二年在吴淞与英舰力战而死。

7.海龄:江宁副都统,1842年,镇江,“壬寅之役”海龄死战,壮烈牺牲

8.姚怀祥:定海知县,1840年7月6日晨,英军攻入定海。姚怀祥投水自尽

9.张朝发:定海总兵,1840年4月5日牺牲

详细的事迹你还是看百度百科吧,非常详细。

另外推荐《天朝的崩溃》,作者茅海建,讲鸦片战争的,非常好的一本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朝的崩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3
林则徐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林则徐墓, 在福州市省军区内,郊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57度,面对五凤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直径0.82米。 封土前竖立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为的墓碑,一是御赐祭文,一是御赐碑文。正中的供案桌上立长方形石碑牌,上镌楷书56字,写法属传统形式,读时先中行,继右行,随之左行,再回读右而后左,余此类推。
第2个回答  2010-11-06
关天培
虎门炮台
阻止英军攻入虎门,但英勇牺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