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如题所述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漫长历史的积淀与升华,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党带领人民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这种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崇高精神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源泉;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延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没有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没有万众一心的民族志向,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民心,鼓舞斗志,直接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要看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同样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和问题。比如,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世界上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和交织的机会越来越多,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已成必然。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在经济技术上的优势,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肆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还比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各方面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些人便提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下,再提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有害的,不利于国家的对外开放。甚至还有人鼓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主张“全盘西化”。对这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的严重危害,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驳斥,加强正面引导。

从目前情况看,全球化在本质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导和推动的,它既有反映现代化大生产社会性需要的一面,也有反映资本扩张性的一面。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扩张,反映着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但是,全球化决不等于一元化,更不等于殖民地化。全球化不能是各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趋同、趋于泯灭,而是恰恰相反,它要求各个不同民族必须更好地保持自己的民族品格、民族情操、民族韵味,这样才不至于将本民族淹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也只有通过各民族充分展示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形象,才能构成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实践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高昂的民族精神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所以,越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越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牢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使中华民族始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是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发掘、整理、倡导和传播优秀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带动整个民族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精神面貌的更新。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为核心,正确处理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要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十分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发扬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
“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优良传统。同时,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深刻变化,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二是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党员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到成人,都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全部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生、公民日常行为之中。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宣传教育、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积极传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和时代风采。要善于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此,要在全民中普及中华民族历史知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增强全民族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对党的信任;进行国情教育,帮助人们系统了解我国的历史与现状,自觉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进行世界发展趋势和国际形势教育,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发展的现状和我国面临的挑战,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单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的任务,而是全党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责任。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都要进一步强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识,广泛动员起来,共产党员更应该起先锋模范作用,以满腔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实际的行动,推动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断传承延续,不断发扬光大。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

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其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这是由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功能所决定的。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价值目标

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价值的基本认识和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摄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引领着社会思潮,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坚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单一的价值观,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一般来说,“精髓”是指事物的精华内容,这个内容具有事物的本质规定性,是事物存在、发展根本意义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因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价值目标,而价值目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精神旗帜的作用,具有凝聚人心和引领社会前进的功能。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统一。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全民族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激发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根基。

时代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和现实升华,是被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要求,成为爱国主义的新形态与时代精神的核心。这种时代精神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相互交融的,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筑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所在。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内容的关系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其他内容是有机统一、相互贯通的。

第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价值诉求方面相契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社会发展大势,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但是,任何旨在推动或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氛围和民族土壤。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就是因为它同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诉求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及社会心理基础,忽视或离开这一基本国情,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包括传统文化精华在内的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在中华民族精神的社会氛围中形成的。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目标上是一致的。理想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愿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创造了历史前提。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历经艰辛探索,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民族的共同利益所在。

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个体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上的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合了价值理想、文化素养、公共行为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是非判断标准,适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客观要求,鲜明地体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正是针对当前一些社会成员爱国主义精神缺失适时提出的。它把是否热爱祖国、增进祖国的利益作为社会对个人道德评价的首要标准,并以荣辱观的形式唤醒人们对这一道德标准的心理体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深刻体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中,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等,其目的就在于以荣辱观的形式进一步激励人们树立尊重劳动、艰苦奋斗等道德意识。其他诸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也都体现了改革创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深深扎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又符合时代潮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一,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国民教育具有系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学校教育要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贯穿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当中去,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和增强国家意识、团结意识、自强意识、科学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等现代思想观念。社会教育也是对全体国民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都来关心和支持。社会舆论和传媒要积极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营造浓郁氛围。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应该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渗透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正确处理古今中外文化的相互关系,既要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又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汲取世界各民族有益的精神成果,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任何文化都是在各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变革中,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我们强调弘扬民族精神,决不意味着闭关自守、搞狭隘的民族主义。当今世界和时代的变化,对各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每个民族只有根据这种变化,不断对其民族精神进行丰富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主张弘扬时代精神,也决不是搞历史虚无主义。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才能在历史提供的高起点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总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这既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也符合文化发展和建设的内在规律。

第三,要紧密结合实际,重实践,重实效。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在“实”字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现实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载体,如传统节日、纪念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采取形象、生动的教育手段。同时要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践,知行统一,做到把个人的事业发展、道德提升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要重视制度建设,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行整体规划与部署,制定相应的机制,如整体规划机制、操作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传播机制等,防止只重形式而忽视科学内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和谐文化,不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结合时代的变化与受教育者的特点,不断创新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注重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人们的心灵深处,成为人们和谐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

内容提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价值目标,具有凝聚人心和引领社会前进的功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其他内容是有机统一、相互贯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要紧密结合实际,重实践,重实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4
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socialism)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的概念在西欧广为流传,发展出不同分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发展出了他们的理论体系,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等。核心价值体系隶属于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判定一个国家的性质,不仅要看这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而且要看它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其核心价值体系。因为核心价值体系不仅彰显一个国家的性质,而且主导着它的发展方向。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思想引导行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宰着他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信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准则,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成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有了这个“魂”,我们就既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为了谁,服务谁,这是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质的根本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的伟大事业,它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人宗旨的深刻把握,是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的行为准则、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的深刻揭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思想资源、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撑,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蕴含着人们对世界、社会、人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和价值观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历史和现实表明,如果没有共同价值观,一个国家、民族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就没有凝聚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把它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作为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千秋基业,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