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这句话理解“有品质 才有未来 ”

谈谈你对这句话理解“有品质 才有未来 ”

1、人的品质即道德品质在人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道德品质决定个人的本质
认定个人本质最重要的标准是道德品质的好坏。绝大多数儿童在观看影视时最爱问的一句话是什么?——“他(她)是好人还是坏蛋?”
②道德品质决定个人的前途
衡量个人道德水平的“德商(MQ)”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德商是一个人在道德水平测试中的得分,得分越高品德越好(忽略出题的失误和答题的做弊)。与德商相对应的是智商(IQ)和情商(EQ)。
一个德……
2、产品的品质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①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重视产品的品质,不能一味追求便宜。“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虽然不是普遍规律,但也有高概率。
②生产者在生产商品时要重视产品的品质,不能一味降低成本。“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风靡中外、经久不衰的根本。
品质之上是品味——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源自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1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品质,品质才有信誉与形象,才会为企业长期经营发展提供保证。
第2个回答  2017-09-11
有品质就有
未来,这就说明
没有品质就没有未来
第3个回答  2017-09-11
2015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购买的商品从以往的高档奢侈品转向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等性价比高的日用消费品。
面对大批中国游客赶赴日本抢购马桶盖的现象,有识之士发出忧心之问:中国制造为何不行?
小小马桶盖,戳中中国制造的“痛点”:我国虽然已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但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等方面,仍与世界制造强国有明显差距。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消费时代。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缺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一种静得下心的理念。有时,我们过于追求多和快,追求速成和一夜暴富,而不是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殊不知,这种“快马上路”,只会把消费最为要紧的体验感丢在路上,同时被落下的还有可期待的未来。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而这,正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也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而中国制造,现在恰恰需要重新用“工匠精神”找回对消费者的那份“初心”,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因为,只有真正摒弃了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才能真正培养一大批“大国工匠”,进而形成中国的“工匠精神”,真正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从内外挖掘潜力,从而完成经济的转型升级。在诸多可以“借力打力”的要素中,消费成为重要一环。而提高更高层次的产品供给,则成为赢得消费市场的关键。为此,我国消费品工业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进行一场“品质革命”。
要打赢这场“品质革命”,在精神层面我们呼唤“匠心”。但更重要的,推进“品质革命”还需要不断创新、打造品牌效应。目前,我国出口的商品中90%以上是贴牌产品,品牌缺失导致中国企业只能“为人做嫁衣”。中国品牌要想迈上价值链的中高端,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们还需要从提升消费实力、挖掘消费潜力这些“基础”和“主体”工作入手。同时,改善消费环境、创造消费热点、提振消费信心等相关配套措施也要跟上。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正经历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从有形产品需求向服务消费需求、从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消费的转变。这是消费升级的机遇,也是挑战。无论是促进海外消费回流,开拓潜在市场,还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都要求中国制造提升品质、丰富品种、树立品牌,改掉产品质量和性能欠佳的“硬伤”。有品质,才有未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