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是谁?

如题所述

葛振林1917年出生于河北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本来也指望过几年太平日子。怎奈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葛振林看到山河沦陷,生灵涂炭,义愤填膺。1937年20岁的葛振林参军入伍,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山河沦陷

1941年9月24日,日伪军3500人团团包围狼牙山地区,司令员杨成武利用包围圈的缺口,让大部队趁夜色悄悄撤出。为给大部队撤离和当地百姓转移争取时间,上级决定派一个连拖住敌人。能打硬仗、英勇顽强的一团七连被留了下来。

9月25日凌晨,500多日伪军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向狼牙山发起进攻,七连战士凭借有利地形,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造成了到处是八路军的假象。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七连伤亡巨大,阵地上满是受伤的人,甚至连连长都受了重伤。指导员决定让葛振林所在的六班留下来坚守阵地,拖住敌人,并转达团首长命令,要求在12时之前,棋盘坨绝不允许敌人越过。

战士们牢记着团首长的嘱咐:同志们,狼牙山交给你们了,同志们的安全就靠你们了,希望你们像狼牙山一样屹立不倒。

战友们和老乡撤走了,山上只剩下五位壮士,他们明白留守在这里无异于死路一条,但只要死得有价值,他们就心甘情愿。

他们是班长马宝玉、班副葛振林、战士胡德林、战士胡福才和宋学义。他们带上连里留下的机枪和补充的弹药,不断地利用有利地形向鬼子射出仇恨的子弹。鬼子的进攻一次次被打退。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多具敌人的尸体。

只要他们不倒下,就可以保护大部队的安全。一团是强渡大渡河、血战平型关的英雄的团队,他们决不能辱没了一团的名声。

想到这,他们浑身都是劲,不停地和日军周旋,只要到了12点,他们的掩护任务就算完成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最后的时光格外难熬,所幸十二点之后,他们五个人毫发无损。


他们想要去追赶大部队,但又怕日军知道大部队的行踪,和大部队会合,有生的希望,继续拖延敌人,绝对是死路一条。

他们该如何抉择呢?

最终五个人商议之后,决定向着三面绝壁的莲花峰而去,这意味着他们再无生还的可能。

被困在莲花峰上的他们,在和敌人周旋的过程中,已经弹尽粮绝,只能用石头砸敌人,最后连石头也没有了。

大家聚到一起,班长的最后一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敌人一看他们没子弹了,胆儿顿时肥了,叫嚣着“抓活的”,步步逼进,班长马宝玉一步步撤向崖边,已经退无可退。

马宝玉坚定地对大家说,一定不能当俘虏。枪也不能让敌人得逞,于是捡起枪扔下悬崖。转身英勇地纵身跳了下去,葛振林紧随其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前有燕国易水送别,后有易县狼牙山五壮士。燕赵大地总不乏慷慨之歌。

数百鬼子冲上崖顶,看到与他们激战一天,打退了自己5次冲锋,给自己造成不小伤亡的对手仅有五个人,见证了五个人英勇壮举后,于是整齐排队,面对五人跳崖处三度鞠躬致敬。因为被树枝挂住,葛振林和宋学义两人幸存了下来。宋学义伤势较重,就地复员。

右二宋学义

伤势好转后,葛振林又回到部队参加了天津战役、张家口、太原战役,还参加了江西剿匪。先后参加了十六七次战斗,总计有6次负伤。

1955年,葛振林被授予少校军衔,以后一直过着低调的生活。

葛老的家,室内布置陈旧,正厅悬挂一块组织颁授的“革命老人”红匾和镶在镜框里的一些老照片。家里基本上没一件像样的家电和家具,旁边有一张破旧的藤椅,平常他就坐在上面读书看报。

葛老按规定享受离休待遇,但他的衣着仍十分朴素,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为了做报告,经常是穿了又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1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时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