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第一大功臣是徐达,那第二,第三又是谁呢?

如题所述

明朝开国第一大功臣是徐达,那第二,第三又是谁呢?

若问“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是谁?相信大多数历史爱好者给出的答案会是:“一代名将徐达!”但是,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猜想,历史真相却并非如此。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朝初建,江山稳固,朱元璋大封功臣,其中,李善长获封韩国公,位次居首,徐达获封魏国公,屈居第二。也就是说,朱元璋钦定的“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是李善长而非徐达,后来是因为李善长获罪除爵,这个荣耀头衔才被顺延给了徐达。这或许会让一众徐达粉丝表示不服,但朱元璋如此决断,自然有其背后的逻辑。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首先,徐达是明朝最战功卓著的开国功臣,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李善长坐镇后方,运筹帷幄,保障后勤,其功绩同样不容小觑。朱元璋评价李善长时说:“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诚然,李善长扮演的历史角色与萧何相同,而且在朱元璋心中,他的能力甚至还要强于萧何。

无独有偶,当年刘邦也把“西汉开国第一功臣”的桂冠给了萧何,而非韩信或张良,对于如此决策的原因,刘邦曾用著名的“攻人功狗论”给出过解释。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意思就是说,打仗犹如打猎,文臣指挥作战,是猎人,武将上阵杀敌,是猎狗,猎狗功绩再大,也无法与猎人相比。

刘邦的这个比喻,看似是对武将的贬低,却也并非毫无道理。打仗打的是什么?首先是钱粮,是谋略,是战术方法,是排兵布阵,是调兵遣将的能力,其次才是战场上的一决雌雄。倘若“猎人”的方向错了,“猎狗”再勇猛也无法满载而归。朱元璋事事以刘邦为榜样,学他的“功人功狗论”把李善长定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也是理所当然,其他人即便不服,也只能忍气吞声。但笔者认为,上述“功人功狗论”只是次要原因和表面原因,主要原因和深层原因帝王们心里有数,只是不便直接说出来。

刘邦大封功臣也好,朱元璋大封功臣也好,都是在王朝建立初期,此时天下已经基本平定,正由打江山阶段向治江山阶段过渡。正所谓“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治国安邦,发展经济,帝王主要依仗的是文臣的智谋,而非武将的骁勇。这似乎有几分“卸磨杀驴”的意味,但也确实是不可否认的历史规律。打天下阶段,帝王们总是极力推崇武将,可一旦扫平天下建立王朝,帝王们又马上对武将心存忌惮,甚至赶尽杀绝,韩信就是个典型例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5
第二李善长料理朱元璋粮草统筹军费,眷写稿件是朱元璋稳固的后方,第三是刘伯温以奇迹迭出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常遇春的勇猛,汤和沉敏睿智等将才,朱元璋识人善用,这些杰出人士的辅佐朱元璋得以一统天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