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做了什么,令中原百姓对它咬牙切齿?

如题所述

01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这句诗是中学时期考试必默的一句诗,可能大家都读到了战士驰骋沙场的气概,同时也注意到了楼兰二字吧?其实楼兰二字在影视作品中并不陌生,而且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因为楼兰正好处于汉朝和匈奴的中间,进退两难,无奈之下做了墙头草,所以才得到了人们的鄙夷,很多古人也因此写了各种古诗来抨击楼兰这只“墙头草”。

早从秦朝开始,匈奴就已经相当嚣张,各种挑衅,不仅如此,它还号召了许多小国加入其中,楼兰就是一个这么可怜的小国家。但有一句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楼兰会受到老百姓的厌恶,肯定也是有其道理的。

02

在西汉初年,匈奴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顾规则,屡次侵犯西汉边境。而当时的西汉由于刚刚成立,再加上经历了一场大战,粮草不足军力也不足,所以并没有和匈奴正面对抗。

为了能够稳住匈奴,西汉王朝的君主还实行和亲政策,直到汉武帝年前,这个政策才彻底被废掉,而汉朝也完全不必再忌惮匈奴了。常言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当时匈奴还是时不时的侵扰汉朝。

而处于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楼兰,为了能够得到庇护,多次窃取汉朝的小道消息,给匈奴打小报告,也是因此,汉武帝一气之下灭了整个楼兰。不过楼兰会那么惹人厌烦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出尔反尔,所以汉朝只能杀一儆百。

03

可能会有人替楼兰抱不平,觉得处于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楼兰识时务者为俊杰,当墙头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足以迎来灭顶之灾。然而,有句话说得好,诚信赢天下,当时的楼兰不单单只是墙头草那么简单,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左右摇摆不定的小人,明明已经答应当汉朝的耳目,但又做了匈奴的内应,像这样一个背信弃义,不顾道义的小国,留着它不是给自己添堵吗?所以从那之后,楼兰也就成为了墙头草的代名词。

突然有点庆幸生在和平时代,没有见过烽火连天的样子,没有被吓破胆的时刻。但无论何时,为人处事一定要有原则、有规矩,以免跟楼兰一样令人咬牙切齿,最终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回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衍生出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每一个都耐人寻味,有不同的教育意义,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7
因为楼兰当时对人们进行惨无人道的伤害,经常带兵进攻中原,使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第2个回答  2021-04-07
楼兰是当时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楼兰为了得到匈奴的保护,经常偷送消息给匈奴,还经常攻击西汉的使者,严重的阻碍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经济文化等的沟通、交流。汉武帝大怒,出兵楼兰,最后一举拿下楼兰。
第3个回答  2021-04-07
从秦朝开始,匈奴就四处寻衅。不仅如此,他还撺掇其他西部小国参与其中,这些小国之中,楼兰就是其一。公元前215年,蒙恬将军率领大军将匈奴从河套和河西走廊等地赶了出去。到了西汉初年的时候,匈奴为了追求发展,屡次侵扰西汉王朝的边境。 楼兰为了取得匈奴的庇护,经常偷偷送消息给匈奴,并且还主动攻击西汉使臣,汉武帝得知这一情况之后非常愤怒。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楼兰终于迎来了灭顶之灾。 西汉发兵讨伐楼兰。相对于西汉的兵强马壮,楼兰只是西域众多小国中的中的一个,这一战的结果毫无意外,西汉完胜,楼兰落败,楼兰国主被俘,楼兰举国投降。匈奴见此机会,便也从中横插一脚,楼兰为了自救,只能当起了西汉和匈奴两方势力的臣子,并分别送去了质子。
第4个回答  2021-04-07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在当汉武帝时期初步凿通西域后,使者往来都会经过楼兰,可楼兰经常将汉朝情报出卖给匈奴,还多次抢劫西汉使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