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在古代叫做

如题所述

农历三月在古代的称呼有很多,即:桃月、蚕月、莺月、暮月、鹂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绸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开岁, 陬月 。

二月: 丽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

三月: 桃月 ,绸月 ,季月 ,莺月 ,晚春, 暮春 。

四月: 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呜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阳 ,溽暑 ,季暑 ,且月 。

七月: 瓜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壮月 。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开冬 ,阳月 ,阴月 。

十一月: 畅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龙潜月 。

十二月: 冰月 ,腊月, 严月 ,除月, 季冬, 残冬 ,末冬, 嘉平, 穷节, 星回节。

扩展资料:

春天的雅称还有以下这些:

1.三春:古人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三春”。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唐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刘大白《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这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

2.九春: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诗歌中的这个“九春”就是指春天。明·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于九春;析木分辉,流光于千里。”

3.阳春: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将春天冠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4.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陈子昂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的佳句。陆机诗云:“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5.发生:春天草木萌发、滋长,故有此称。唐钱起《春郊》诗:“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三月节日

1.上巳节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

2.妈祖诞辰

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诞辰日,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居民信奉的水神。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天后天妃天上圣母妈祖真名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3.苗族姐妹节

节日这天,妇女们都要吃一种用五颜六色的糯米做成的“姐妹饭”,互相赠送礼物,以示吉祥.。 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农历三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1

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春日:夏历三月。

春天的雅称还有以下这些:

三春:古人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三春”。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唐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刘大白《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这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

九春: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诗歌中的这个“九春”就是指春天。明·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于九春;析木分辉,流光于千里。”

扩展资料:

四月

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阴月、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

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

六月

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七月

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

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桂月、壮月、仲秋:农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壮月,因居秋季之中, 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1

农历三月在古代被称为:桃月、暮春、蚕月、晚春、末春等。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农历三月,此时雨水较多。《逸周书·文傅》:“ 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现指农历三月。杜荀鹤《登城有作》诗:“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 

末春:指农历三月。崔駰 《大将军临洛观赋》:“迎夏之首,末春之垂。“

扩展资料

农历三月的节日:

1、上巳节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

2、妈祖诞辰

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诞辰日,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居民信奉的水神。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3、苗族姐妹节

节日这天,妇女们都要吃一种用五颜六色的糯米做成的“姐妹饭”,互相赠送礼物,以示吉祥.。 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农历三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19

三月: 桃月 绸月 季月 莺月 晚春 暮春 

春天的雅称还有以下这些:

三春:古人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三春”。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唐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刘大白《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这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

九春: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诗歌中的这个“九春”就是指春天。明·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于九春;析木分辉,流光于千里。”

阳春: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将春天冠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陈子昂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的佳句。陆机诗云:“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发生:春天草木萌发、滋长,故有此称。唐钱起《春郊》诗:“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拓展资料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开岁 陬月 

二月: 丽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三月: 桃月 绸月 季月 莺月 晚春 暮春 

四月: 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呜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阳 溽暑 季暑 且月 

七月: 瓜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壮月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开冬 阳月 阴月 

十一月: 畅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龙潜月 

十二月: 冰月 腊月 严月 除月 季冬 残冬 末冬 嘉平 穷节 星回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11

农历三月在古代的称呼有很多,即:桃月、蚕月、莺月、暮月、鹂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绸月。

拓展资料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汉历)。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古历、汉历、夏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夏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而伊斯兰历(回历)反而是一种纯粹的阴历。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

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发展

从历法的发展史来看,所有古老文化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最初都是用阴历的。

因为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非常明显,所以把29天或30天称为一个月,把12个月称为一年,便成为古老国家最初的年历。但是阴历一月之长,即月亮绕地球周期约为29天半;而太阳年一年之长,即地球绕日的周期约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

如以12个月为一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与太阳年相差几乎11天。过10多年,就有6月降霜下雪、腊月挥扇出汗、冬夏倒置的毛病。古代国家农业慢慢地发展以后,就发现纯粹用阴历历法、月份和春、夏、秋、冬四季,农业节候配合不上,为了解决这阴、阳历的矛盾,古代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放弃阴历月亮盈亏作为计算月份方法,而以太阳回归年即365又四分之一天为一年,把年分为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4年一闰。

这是公元前46年西洋罗马所采取的办法。另一办法是找出阳历年的日数和阴历月的日数两者之间的最小公倍数,这就是我国古代颛顼历的十九年七闰的办法。因为阴历的235个月的日数却等于19个阳历年的日数。据日本天文学家新城新藏的考据,十九年七闰的办法是我国春秋时代已经应用的。我们古代从早的颛顼历以及汉朝太初历、四分历统是依照此法安排的。

但这一安排虽可以调和阴阳历,不至于冬夏倒置,但平年354天,闰年384天,一年中节气仍然可以相差一个月,对于农业操作安排上仍然不够精密,所以到了战国末年又建立二十四节气,和阴历相辅而行。到了东汉时代又发现一节一气尚有15天多的间隔,才又创立一年七十二候。这是我们旧历发展的经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阴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