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真的要没落?

如题所述

你敢相信吗?教师以后不再是铁饭碗了!未来十年会有一大批老师面临事业下岗的问题。别以为我在胡说,最近宁波已经打响第一枪。对于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即使带编的老师考核不合格也在退出。这个事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这个职业太火了,北师大的高考录取分数比北大也差不了多少。当老师多好啊?很多人都这样想。高额的退休金,有寒暑假又体面,有多少家长都在巴结着?从12年到21年啊,十年时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从17万上升到了多少呢?1144万!十年翻了66倍,国家规定的小学师生比是1 : 23。即使美国私立小学的小班化教学,师生比也不过1 : 16。
可是从2016年到2021年这六年咱们中国的新生儿数量一共有8761万。到2027年他们就是全国一到六年级的学生。而截止2021年,咱们中国的小学教师数量多少呢?578.9万,师生比是1 : 15。大家都知道,16年是咱们中国的新生人口的峰值,1786万。而21年只有1062万,减少40%,可以简单估算,22年到27年,适龄的小学儿童只有5100万。将来的师生比就只有1 :8.8了。
相信很多人说这是好事,剔除不合格的老师,以后的孩子们有福了,早就应该这样子啊!对于不合格的老师,重的有违法的,轻的也有一些师德师风,都需要狠狠的抓一下。所以现在宁波市教育局搞的这个退出机制的这个办法引发了舆论关注。而眼下想当老师的人太多了,供过于求。客观上也给这个退出机制提供了一个条件。但有个问题得慎重考虑,如果打破老师铁饭碗,完全围绕着考核指标转,怎么样能让老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呢?
要我说这个问题其实不是问题,也就是考核指标必须要围绕着如何让老师全身心无顾忌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关键是不合格老师的退出机制和渠道。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其实家长们都知道。即使在重点小学,照样有个别老师的教学能力不行,不能让他们继续滥竽充数。现实情况是什么呢?即使老师能力不行,教学教育方法一般。也就是让他调个班或者找他谈谈话,解决不了问题。当老师的师德、业务能力如果触及底线了,必须拿出果断措施,未来将会是一个好的转变。可是谁来决定老师的退出会不会滋生利益勾结,在造成严重腐败呢?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因为没有第三方的客观评价,退出机制可能会遇到争议。
比方说对一个老师的考核依据是什么?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嘛?如果标准是成绩,那生源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如果决定权在学校,那老师是把精力放在教学上,还是放在搞人际关系上呢?不管是什么样的机制,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科学透明。
也有人反对老师的这个退出机制,有人说教师职业本身的培养周期长,成长周期也长。与其他职业相同性差,如果离开了教育行业未必能找到工作。
要我说肯定是屁股决定脑袋,360行,每个行业都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那是不是也要替那些失败者来考虑一下?教师一定要考核,去评价,不能走过场。过去的现状是,只要有了编,进了教师队伍,就很难退出,基本上就是终身的职业。过去的这种制度必然会导致一部分没有理想,没有兴趣的人难以胜任教师岗位的要求。这个退出机制也要考虑到老师的权利,应该要听老师的陈述和申辩。
如果他要求听证,学校应该有听证会,也要有个地方进行申辩。教师考核其实过去一直都有,一般都是校领导跟各科教研组长综合评定。标准有很多,出勤率,学业质量,备课上课情况等等。但问题是,过去这些考核指标单一,流于形式化。有的专家说的好,打破教师终身制,但应该保留终身教职,不能走极端。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取消终身制。确实像有些大学实行全员合同制,连教授一年一考核,大家都围绕考核指标转。就很难全身心的做自己感兴趣的学术,包括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咱们看看再美国达到条件的中小学老师有终身教职,学校是不能随意解聘的。这种终身教职制度保障教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避免教育的自主权受到非教学因素干扰。但是要获得这个教职要满足比较严苛的聘任条件。国外的终身教职制度是可以借鉴的。他们有教师同行评价制度,对于老师的考核评价不是行政机构进行,是教授员会实施。这避免了行政因素干扰考核评价。
此外就是年薪制,避免引导教师只关注考核指标,防止教育功利化的问题。事实上,双减实施以来,不少老师表示说工作压力大,负担重了。有些老师不得已选择了佛系躺平,甚至有了辞职跳槽。教师退出机制的初衷不是逼迫老师们退出,而是应当让好的留下来,活得更滋润。让差的被淘汰。说到底关于教育要改革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总归一天也好过一天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