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驳论”?

如题所述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

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

扩展资料

经典悖论: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悖论

此悖论是对于量子力学的正统诠释——哥本哈根诠释提出反驳的一个思想实验,对于物理量的观测值以及物理学理论可以解释的值长久以来的观念做出挑战。

此悖论引起众人对量子缠结现象的兴趣,并且引出了约翰·贝尔于1964年对于哥本哈根诠释与EPR悖论纷争所提出的厘清对错方案——贝尔不等式。

EPR实验产生了一种二分法的结果:

1、对于一量子系统之A部份的进行测量的结果,对于在另一遥远处的B部份的物理实体(physical reality)有非局域性的效应;量子力学可以预测以后在B部分做一些测量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跟B相应的某些物理实体要素无法由量子力学来解释。

虽然原先是以思考实验形式出现,目的在于展示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然而尔后真实的实验结果却驳倒所谓的局域原理,使得爱、波、罗三人的原先目的失效。

困扰爱、波、罗三位论文作者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在为数众多的可再现实验中一再地出现。

爱因斯坦到过世前都没有接受量子力学是一个“真实”而完备的理论,一直尝试着想要找到一种诠释可以与相对论相容,且不会暗指“掷骰子的上帝”,这可以从他对量子力学内禀的随机性以及与直观相违有所不满上头观察得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驳论

百度百科-悖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