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宁静的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来上海四个月了,最深的感悟是人多嘈杂。

这样的感受一方面来自外因,另一方面来自内心。

单从外因而言,也有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大环境如此,上海这个城市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人多嘈杂。当然啦,魔都吗?谁不想来看看,转转。国内的,国外的;留下的,离开的;来来往往的人能少吗?人多了,想不嘈杂都难。

第二,从生活环境而言,一家四口挤在一起生活也是我成年以后从未有过的经历。一家人在一起好好的生活是我的梦想也是我所抗拒的,人活着怎么会这样矛盾呢?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常常让我感到拥挤,窒息。这也许正应了现代人的生活,人与人之间还是有点距离最好。

从内心而言,这大半年,自从先生病了,我的心就从来没有安宁过,成天患得患失,焦虑不安。尤其辞了职后,我的焦虑更胜了,除了担心先生的健康状况,还多了一份经济方面的压力。尽管女儿已上班,也能帮帮我,但一想到孩子也面临结婚,买房这样的大事,我的心就无法平静下来。纷杂的思绪,让我的心一刻不曾安闲。

我是个双重人格的人,从小喜欢安静又怕黑。而今也一样,一方面我是很渴望独处的,另一方面又害怕孤独。

这一年,我像个走夜路的人,惊惧苦闷,我在暗夜中苦苦挣扎,寻找光明。也像个没头的苍蝇,毫无头绪的撞来撞去,使我疲惫不堪。我渴望生活的平静,亦渴望内心深处的平静。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每天抽出时间冥想瑜伽,静坐发呆,以达到由内而外静下来的目的。

这两天先生住了院,孩子们上了班,一个人待在家,我努力在这段独处的时光,寂静的修行自己。

小时候,我喜欢看书,渴望一个人待在家里,爸妈要带我走亲戚,逛街时,我都不愿意跟着去。但我又生来胆子小,最害怕一个长时间独处,尤其是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时,根本不敢出门,连上厕所都得有人陪同。

上学后,还是觉得独处是件很尴尬无聊的事情,下课要结伴上厕所,放学后喜欢结伴回家。

年轻时总害怕“不合群”,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为了合群而合群,马不停蹄地去赶赴一场又一场热闹与繁华。

随着年龄渐长,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与其花费时间与精力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去结交一些无关痛痒的“朋友”,还不如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独处,经历了一些事,愈加渴望寂寞的清宁。

人生就像是一场单程的旅行,在旅途中不断会有人加入,也有人会离开,无论是谁,他们都只能陪你一程,最终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自己。

有些路终归要一个人独自前行,感受孤独,是人生常态,而能享受孤独是一个人的能力。侧身于人群中,大概比独处一室更为寂寞。与其在嘈杂中求同行,不如于形单影只中享清静,与其在纷扰中牵绊纠缠,不如让来去自由如风。

现代人常常觉得活的太累,这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因为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与其违心赔笑不如一人独处,无聊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独处时,不受外界的干扰,不受他人左右,任心情去游走,任思绪去飞扬,闲心闲情,一个闲字恰到好处。看透了所有的荣华富贵终是浮云,觉醒后才知一切的身外之物终是虚无,懂得后才明白生命的参悟是回归初心……

人生苦短,何必每日游走在哪些无意义的应酬中,何必频繁参与到形形色色的蝇营狗苟,何必担心因为独处而成为别人眼中的凄凉。

独处幽室,煮一杯茶,阅一本书,听一曲音乐,这个世界我做主,安静的度过一上午,静美随之而来。

曾经以为,孤独是忧伤的,是全世界仿佛只剩下一个人的落寞;后来才明白,孤独也是明媚的,那是一个人就能撑起全世界的坚强。

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会卸掉生活的面具和枷锁,返璞归真,不带任何伪装,或悲或喜的情绪,是蓄于心的一份秘密表达。

享受独处和自由,就是在享受人生。

当所有的喧嚣,渐渐归于沉寂,慢慢追忆过往点滴,静静与时光对坐,享受一个人的安然。

独处是沉寂中灵魂与现实的碰撞,独处是身心疲惫时赖以疗伤的良医。独处时灵魂得到释放,人的潜能是发现并挖掘自己,独处也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强大的标志。

而今的我,不再像小时候一样的胆小,因此,更加痴迷上了独处。

有人说: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而我要说:独处,是做回自己。独处,是最好的修行。独处,也是一种高远的境界。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然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从别人和事物中抽身出来,回归自己。

人生需要独处的时刻,在独处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回归精神的安宁,回归灵魂的本真。

独处是一种静美,也是最好的修行。古人说“君子慎独“,君子拥有更优质的独处能力。能在独处时安然自得,必能在热闹中淡然自若。只有独处时,才能超越俗世的尔虞我诈,抛开一切凡尘琐事,回归静寂的心境。

只有乐于独处的人,才能在静寂中反省、思考、开悟,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与其挂着空洞的笑脸,为了社交而社交,不如面对真实的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只有在独处之时,方能拨开迷雾,心灵游于物外,与天地精神往来,看清生命的真相。独处,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独处让人醒悟,让人悟到自身的渺小,让人看清生命的真相。

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无论人生路上有多少纷繁热闹,终将抽身出来,独自细数似水流年。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我想,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第一次看见“清欢”这个词,便深深的喜欢。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静下心来,聆听自己的心声。

我不是一个会交际的人,比较内向,前半生感觉一直在忙,小时候忙着学习,忙着帮助爸妈干活,忙着带弟妹一起长大。长大后忙着工作,忙着生活。要说退休后,闲下来了我有什么愿望,那就是有更多的时间独处,面对自己。因为,我知道唯有独处才是一个人的清欢。

马德曾说,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生命的葳蕤和蓬勃。学会独处享受独处,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周国平在《风中的纸屑》一书中说:“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我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的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

独处时,最轻松,不用刻意迎合,不用强颜欢笑,不用违心而为。独处时才能守住自己的心,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独处让人醒悟,让人思考,让人悟到自身在这宇宙间的渺小,让人看清生命的真相,从而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安顿一个人的时光》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滞不前,也可以是一场充实、美妙、精彩纷呈的冒险。”

走过人世沧桑,渐渐明白,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很多风景,只能一个人独自去欣赏。

余生,努力把枯瘦的日子过得丰盈,活出生活的本色;坦然面对世事,既能享受得了繁华,也能安顿好一个人的时光。在喧嚣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宁静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