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的十一个坚持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全面依法治国的十一个坚持如下:

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

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六、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率先突破,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八、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制约监督体系;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

九、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十一、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

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