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族的形成是什么?

如题所述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又称华、诸华、夏、诸夏、中夏  。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先人为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自称,又称中华。

汉朝以后又称汉人,但是华夏这个称谓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续至今。二十世纪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称谓是华夏人。比如汉朝多以华夏人自居。而明朝既以汉自居也以华夏自居,两个词为同义词。总之,汉族和华夏族作为整体族称是自从汉朝到现在最普遍的。

华夏民族的形成的特点

1、从凝聚核心来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凝聚其他少数民族的核心汉族。

汉族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曙光时期,即从新时期时期发展到青铜器时期,在黄河中游地区业已形成汉族的前身华夏族集团,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又在四周吸收新的民族成分,经历春秋战国时期的逐步融合。

秦汉形成大一统王朝时,汉族基本形成,而且学者们一般也认为,汉族的族名是在其后的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才流行,且是他族对中原民族的统称。

2、从促进民族融合的主次原因来看,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是主要原因,政治因素是次要因素。

纵观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政治上的大民族主义所施行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同化政策往往加剧被支配民族的民族反抗心里,加剧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气焰的盛行,反而拉开民族之间的心里距离。

汉族始终能够作为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汉族拥有先进地位的农业经济,而少数民族聚居区虽然占据中国国土面积一半以上,但主要都是高原、山地和草原,所以少数民族中以从事牧业为生,与汉族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分属于截然不同的经济类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