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推荐的读物中都有《月亮与六便士》,它有哪些优点?

如题所述

《月亮与六便士》可能是当今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外国名著之一,在各大图书排行榜上,这本书无论从评分到销量,都好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这本书仿佛是切中了时代的集体无意识,当其他名著都成为“课外拓展”“学生读物”的同义词的时候,这本书却像一本专门为这个时代所写的畅销书一般风头无两,人们自发阅读,口口相传,被震撼,被感动,被征服。

对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共识,许多人把它看作一个梦想与现实角力,对精神的追求最终战胜了物质的束缚的励志故事。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自由与勇气”的故事,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有选择自己最想为之努力东西的自由。更多的人说,这个一个诠释了“真正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生”的故事。 作为一部风靡世界、雅俗共赏的作品,对这部作品当然可以有各种解读。

出版于1919年4月15日的首版《月亮与六便士》

可能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或者同事:

三四十岁的上班族,已婚,育有一子或一女,有一份踏实的工作养家糊口。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这样不知不觉地迈入中年。

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主人公查尔斯一样。

只是,查尔斯活到四十几岁,忽然决定响应内心的召唤,他留下一张纸条,写着:晚餐准备好了。就此离家出走。

他决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短暂的一生。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毛姆借由《月亮和六便士》亮出的观点是:精神优于物质、个体大于社会。这种反世俗、反传统的立场,正是几代读者为之潸然泪下的关键所在。

“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  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

这些拷问人生终极意义的难题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小说的名字正好再现了两者之间的对立。

我这一生,到底应该如何度过?

相信每个人在20几岁的时候,都无数遍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如果你也这样追问过自己,那么可以来读毛姆。

毛姆,一代又一代文艺青年的偶像,照耀全世界年轻人的理想之光。

他活着的时候,是全世界名气最大、赚钱最多的作家,每本书都卖出几百万册,家门口永远有一群疯狂的读者在拍照合影。

他不止是流行作家,作品的文学价值也极高,很多名作家都是毛姆书迷。

毛姆看透了人生冷暖,看透了社会百态,看透了人性。他的小说总是充满警句和机锋,睿智深刻,让执念的人顿悟,让迷茫的人想起初心。

在毛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自传体小说 《人性的枷锁》中,有一个特殊的段落,这个段落几乎将《月亮与六便士》的情节大框给勾勒了出来。在小说中,菲利普在巴黎波西米亚社区跟几个学绘画的朋友交谈时,听朋友提到过一个古怪的画家:

“他什么都没有了。他曾经是个brasseurd'affaires,我猜你们英语里叫‘证券经纪人’。他有老婆和孩子。他把一切都抛弃了额,只想当画家。他离家出走,在布列塔尼住下来了,开始画画儿。他没有钱,差点饿死。”

“那他的老婆孩子怎么样了?”菲利普问。

“哼,他把他们遗弃了。他离开了他们,让他们自谋生计。他对老婆孩子的行为像个十足的无赖;他的行为一直都像十足的无赖;对待那些帮助过他的人——有时他只是靠朋友们的善心而免于挨饿——他的态度简直太恶劣了。可他碰巧是个伟大的艺术家。”

《月亮和六便士》这个书名来自于《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上的一篇书评。书评的作者称《人性的枷锁》的主角菲利普“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月亮象征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六便士这种小面额的硬币代表着世俗的鸡虫得失与蝇头小利。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理应如何取舍,叙事者并无定论,只是谨慎地说:

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们对传统价值的信仰,人们陷入空前的精神危机。这种思想的转变也体现在了毛姆对人生的进一步思考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动荡的世界局势更强化了毛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的愿望。

毛姆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揭示了从《人性的枷锁》到《月亮与六便士》的主题变化:

在我小的时候,人们让我嘲笑那些只顾着抬头找月亮而看不见自己脚边六便士的人,但是成年之后,我不再那么确信那种做法真的有那么荒唐了。让愿意捡起六便士的人去追寻月亮,似乎是最引人发笑的消遣。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整合了他对高更人生片段的记忆(高更的真实人生与男主人公有很大差异),发挥自己高超的讲故事的能力和对人性幽微的洞察,塑造出了斯特里克兰德这样一个前半生一直在捡“六便士”证券经纪人,却在40岁的时候,突然抛弃子,跑去追寻“月亮”。

如果说《人性的枷锁》是毛姆在回顾自己40年的人生后,发现“平凡、妥协、入世”才是最完美的生活模式的话,那么《月亮与六便士》就是另外一种极致,毛姆用这两部小说将“这一生该如何度过”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幅长长的画卷,画卷上有各种坐标,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月亮”与“六便士”的具体情形对号入座。它本质上也回应了高更在塔希提岛上的最后一部作品的主题: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在书中还是假“我”之口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

人的一生,到底应该如何度过?

总有一个时刻,你要面对这个巨大的问题,做出选择,然后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这样回答——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享受内心的宁静,这就是糟蹋生活吗?

当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每年赚得上万英镑,娶个漂亮妻子,这就是成功吗?

我认为,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要对社会尽到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6
读完这本书,它告诉我,即便不是天才,也要自由勇敢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的。月亮是指那些自己内心不被世俗所认可的理想,六便士是指残酷的物质生活,这本书提示我们即便现在是满大街都向钱看的世界,也要坚定自己的内心抬头看看那耀眼的月亮。
第2个回答  2021-05-05
毛姆的这部作品很有内容,很有深度。其中很火的一句话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用很温柔的话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的心静下来,换个方向去感受这个世界。
第3个回答  2021-05-06
这是英国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分析了真实的人间百态,也歌颂了自由平等民主的婚姻生活。所以非常励志,值得阅读。
第4个回答  2021-05-06
《月亮与六便士》真的是现实与梦想的碰撞,即使不是同一个时代,但依然很真实地反映了社会。所有人都在追逐那六便士,很少有人会抬头看向天上的月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