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如题所述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1)学校不再局限在培养神职人员,而是为了培养懂得世俗学问、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和能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人。有些学校甚至把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事业家的品质,有礼貌,仪态端庄大方,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
(2)相信知识、学问和文化在促进道德提高、社会改良与人类进步方面的作用。
(3)拉丁文、希腊文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古典文学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地理被列入学校课程表。有些学校,将数学和洗染科学作为重要学习内容。
(4)把游戏、体育视为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提倡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5)宗教道德教育逐渐解体,开始提倡人道主义、乐观主义、热爱自由、追求和平等以及合理享乐等新的道德观。尊重儿童和反对体罚成为一些教育家的强烈要求。
(6)古代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的主张被重视,并逐渐付诸实践。
(7)理论联系实际,向大自然学习,利用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教学等思想被提出并在实际中运用。
(8)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最初提出。[1]
定位
基本信息
一、文人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定位:关于"成人"的教育
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是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①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包括大学教育中抽出的,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正因为如此,人们不断地呼吁加强人文教育。但是,对于加强什么样的人文教育,我们却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定位。
一般来说,人们谈到的人文教育,并不是一种确定的公认的含义,而常常表达着多种含义,最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人文主义教育,二是人文学科教育,三是关于"成人"的教育。下面是这三种表达的基本含义。
所谓人文主义教育,特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这是当时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人性论出发,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会蒙昧主义教育的统治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提倡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为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革新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其基本精神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着有益的启示。然而,由于其历史的局限和随后发展中脱离现实的倾向,以及越来越注重于知识掌握的目的,这种教育思想对当时以及以后欧洲的教育也产生过一些不利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