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二成绩一直下滑

如题所述

3000字干货,建议收藏!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迎来期末考试。

有许多家长和我说“我明明看着孩子非常努力的学习,为什么他的成绩就是不见起色?”

先来看一个式子,努力+方法<成绩。

大家可能都觉得,理论上孩子的努力程度加上合理的学习方法,那他的成绩就不会差。

但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努力+方法<成绩。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来具体说一说。

 

一、你的孩子在努力,其他孩子也在努力

高中你身边的同学,都是中考选出来成绩相近的孩子然后分在了一个班里。

所以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的智商以及其他因素都是很接近的。

为什么?

因为中考的试题是很简单的。

初中的知识大多数依靠背背背也可以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筛选出来的孩子,在脑力的各个分支,尤其是记忆力上是接近的。

这样的孩子我们分在一个班级里面,竞争远比初中要大得多。

你在努力的时候别人也在努力。

比如说,我想班级排名进前10。

并不是说像打怪升级攒经验一样,只要努力就会一个一个的超过别人。

其他人也不是吃素的。

想要班级排名前10意味着,你的努力程度首先起码要是班级前10的水准。

其次,因为一开始的落后,大家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的。

你还有很大一段差距需要去追赶。

所以,大家凭什么觉得努力了名次就一定会上升呢?

 

二、学习方法和外界环境影响

许多孩子升入高中后,依然用着初中的学习方法。

刚刚我们也说过,初中的知识大部分是靠记忆力背的。

而初高中知识最大的区别在于

1. 高中知识点比初中多几倍

2. 高中侧重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背的东西(尤其理科)更少

 

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初中的时候靠的就是一个“题海战术”。

一个月或者几周刷完一本练习册,考试就会有不错的成绩。

孩子初中已经适应了这种模式。

但是到了高中是不一样的,高中知识点太多了。

我经常会和班级里的孩子说“你初中化学的那一点东西,放在高中最多一学期就讲完了。”

不是夸大,这是我们身边老师一致认可的东西。

大家想想,高中三年,最后一年主要是复习。

前两年的东西起码是4个初中的内容。

也就是说还按照初中的思路来学习的话,我们需要在两年上完四个初中。

可能吗?

所以,不能再用之前那种只靠背诵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再来说高考现在的高考评价,是要求看到孩子的逻辑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思维发散能力。

背东西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题海战术”可以适当的发挥下余热。

做题是为了什么?

为了巩固你的知识,熟练知识的运用。

做的多做的熟了,当然可以加快你做题的速度。

但是你说我就是天天做很多题。

比如说一个月可以刷完一整本厚厚的练习册。

一个月一本,大家想想一年全科做下来得多累?

并且累死累活做完了,为什么成绩还没有变化?

他是很努力,天天做一大堆题的孩子谁能说他不努力。

但成绩就是没有提高,为什么?

因为孩子做题就只是做题,没有任何后续步骤。

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做完练习册一扔。

他虽然做了很多,但是他没有进到脑子里。

 

我们正常一个有效的做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题目做完后,把错题一定要梳理出来。

因为理科是讲逻辑方法的学科,你错的永远是错的,你会的永远是会的。

所以你熟的永远只会更熟。

想要提高成绩,就要克服那些还不会的难点。

我们要走出学习的“舒适圈”。

走出让你觉得舒适的题目,做一些让你冥思苦想还是会做错的题。

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不会的题目越来越少。

成绩也会不断提高。

 

三、孩子的学习错觉

多数孩子是有学习错觉的,并且越是成绩中下的孩子越严重。

相信各位家长在平常都有体会。

“姑娘/儿子你学的怎么样啊?”

他们告诉你“学得挺好的。”

结果一到考试,你发现成绩不太好。

然后你问“为什么考的不好呀?哪里不会啊?”

他们和你说“我都会,这次是因为状态不好/失误太多才没考好的。”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对话?

这种就是学习错觉。

真正用了心去学习的孩子,家长问他这种问题的时候,他会告诉你

“我这个地方学的好像不是很明白。”

孩子心里知道他哪些地方掌握的好,哪些地方掌握的不好。

他不会告诉你都很好,都很好说明孩子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错觉。 

即,盲目自信。

听课我都听懂了=我学会了?

听课的时候听懂了就是学会了吗?

再来跟大家举个例子。

去学厨师刀工,老师演示一遍你就可以跟他切的一样了吗?

去学照相或者学插花。老师演示一遍你就会了吗?

并不是这样的对吧。

 

其实学习也是一样的。

课堂上老师给你讲明白了,只能说明人家老师讲的好,让你能听懂。

老师讲课当然都是有条理的。

听懂到孩子能够独立做题拿到分数,这中间差了很多步骤的。

我们来罗列一下,都有哪些步骤。

1、听懂了之后,首先要把知识记下来。

不说别的,就高中化学的一二百个化学方程式

你能在听一遍之后都记住?

别说方程式了,周期表前三十位有多少同学是背了很久才记下来的。

所以,知识是需要听懂了之后,把它记录下来的。

2、笔记做好后,是要去理解知识。

许多孩子觉得,听懂了就是理解了。

这是错误的。

能够独立运用知识去做对题,才是理解。

因为做题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举一反三。

3、正确的“刷题”。

刷题应讲究适量、循序渐进。

如果上来直接就做难题,没有让孩子通过会的题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孩子就会觉得学习好难。

其实学习哪有那么难,想想咱们大家都是学过来的人,高中的化学有那么难吗?

没有,但是孩子为什么觉得难。

就是因为老师讲完之后,他直接见到的都是市面上的难题。

孩子没有建立起来学习知识→易题练习运用→难题突破这个过程。

 

四、“假学习”

很多家长都和我说过,孩子天天学到后半夜看着都心疼。

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这么用功都用到哪儿去了?

大家有没有认真观察过孩子学习?

先去厕所待半个小时

一会喝个奶茶

一会出去转一圈

一会翻翻书架

又或者一边拿着手机,聊着微信或者聊QQ一边做着题。

心里总在悬着东西,在等什么时候给回消息。

然后手机叮咚一下,心里就跟着叮咚一下。

心情就和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

 

还有的孩子,做题的时候一边做题一边看着答案。

这种是绝对不可取的。

我经常会跟我的孩子们说,做题就是把答案合上自己做,做完之后统一对答案。

对答案的时候要看一看,错的地方错在哪块了,能不能自己改过来。

因为自己思考改正的印象会比较深,等我上课讲的时候他再改,效果肯定会差一些。

 

另外还有临时抱佛脚的孩子。

临考试了,熬夜两天学习,平时一点不不学。

然后成绩稀碎还来问我为什么。

看着这两天好努力,有什么用呢?

学习是一个讲坚持的事情。

家长可能都有感触: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

龟兔赛跑大家都听过,为什么乌龟最后赢了,不言而喻。

 

我是魏老师,大家有任何学习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4
到了高二成绩下滑有可能是一时不适应高二的学习节奏,因此有点力不从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这个时候就不要急着提升自己的成绩,因为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这时候应该着重于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具体到哪科成绩出了问题,哪块区域,哪块知识区,只有找到问题所在 才能更好解决问题,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信自己,加油,你可以的!
第2个回答  2021-06-27
本人高三刚毕业 对你这个问题蛮有体会
现在应该都是新高考了吧 不清楚你们的是不是3+1+2 总之 高二的学习难度会相对高一难蛮多 就拿我选的化学为例子 选修三(还好我们学校没教这个 哈哈哈)选修四跟高一那些打基础的内容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但是一定要给自己信心 用点心机 好好学 千万别有厌学的情绪啊 如果某个模块没学不好 很有可能会影响你整份卷子的答题水准 千万不要有高三一轮补 虽然高三一轮复习是翻盘机会 但是也一定要认真学呀!
所以原因无非就几点 第一个是难度变大 第二个可能跟个人的状态 自信和应试的技巧有关系(假如有什么不开心的 一定找老师朋友或者家长好好倾诉 不用害羞~) 第三个我个人可能认为是学习的效率问题 或者学习的方法问题 大概就这几点吧
我建议 假如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要继续保持哦 在各种学科难度加大 作业量变多的情况下一定要有明确的计划 要不然你的自习课 或者晚修会很迷茫 什么都做一点 最后什么都做不完(我初中开始就有这个习惯 我觉得这个还是挺好的) 注意一下就是 计划可以细化 就比如 做作业可以分为做作业 改作业 归纳作业里面的错题 几个大方面 做完一项就划掉这个项目 这样比较有成就感
还有就是对于做笔记 我觉得因人而异 有些人做了 分可以提高 但是有些人做了也许是浪费时间 但是我这个建议仅参考 看你本身自己的情况吧 因为大家好像都觉得认真做笔记 认真归纳一定就有高分 其实我觉得不一定 因人而异吧 但是思维导图 不要书可以把知识点列出来那种 这个我觉得应该是都适用的 总之 不要因为我说做笔记可能没用就真的不做笔记哈 我指的是那种归纳的笔记 并不是上课的笔记 上课笔记可一定要记呀 需唔需要归纳得特别清晰 看你自己需求
就这样吧 祝你未来可期 有所期盼 加油
第3个回答  2020-12-27
高二是高中三年的分割线,高二比高一任务重,学的东西多,又有一些好玩心,成绩就会下滑
第4个回答  2020-12-27
可能是跟不上学习节奏,或者是没有一套适合自己学习方法,或者是谈恋爱之类的影响了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