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在公元218年统一中国,建立一个长达202年的魏王朝。曹操会诛杀功臣吗??

如题所述

先看看这时候曹操手下都有谁了。
五子良将(于禁,乐进,张辽,徐晃,张郃)当中,曹操最喜于禁、乐进和张辽。
于禁是曹操好友鲍信的部将,鲍信死后于禁被曹操征用,这人善于拍马奉承左右逢源,并且治军有方,很早就被曹操授以重任,持假节,,曹操对他是左看右看都喜欢,几乎是曹军No.1将军。于禁在218年以后关羽北伐的时候才投降的,如果曹操218年统一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去杀于禁。
乐进正好在公元218年去世。
张辽和关羽是曹操一生都在追求的“男人”,可惜曹操只追求到了黄脸张辽,没有追到红脸关羽。曹操击破下邳生擒吕布时,张辽并不在下邳城,张辽是自己主动率领军队来曹营束手就擒的。而后张辽入曹营。张辽身为并州好汉一生义字当头,218年张辽刚刚大破乌桓阵斩单于、威震逍遥津大破孙权,曹操若是218年统一,不会对自己心爱的“男人”动刀的。
徐晃比较特殊,他的履历和于禁乐进一样久,都是从曹操刚起兵那会儿前后就一直在曹营东征西战,前期于禁和乐进取得的战果,他也有。但是于禁和乐进没有熬到后期,徐晃却能一直活到魏文帝时期。中后期张辽、张郃取得的煌煌战果,他还有。但是张辽张郃可不是从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因此徐晃实际上是曹操麾下,资历老、战绩好、稳如dog的一位将军,但其名声在外的程度,却远远比不上张辽威震逍遥津、夏侯渊虎步关右这些响当当的名号,徐晃扬名华夏是在公元218年以后关羽北伐时期,他长驱直入,大破关羽的荆州军,名震天下。而后又被曹操成为“周亚夫之风”。因此如果曹操在218年完成统一,徐晃大概率能善终,毕竟勤勤恳恳稳稳当当,但不能断定一定能善终。
张郃是从袁绍那里投降来的,入曹营后随夏侯渊征战关中凉州地区,张郃在日后镇守西陲抗击蜀汉的时候才开始显现他的大将之风。因此曹操若是218年统一,张郃无足轻重。
除了五子良将,曹操手下的重要将领还有曹仁、曹洪、以及曹彰。曹仁驻守襄樊、为曹魏国门抵挡了周瑜、关羽、乃至日后陆逊的兵锋,曹洪在218年阵斩吴兰,曹彰218年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彻底平定。曹洪是曹操的族弟(没有血缘关系),当年为了让曹操逃命甚至想牺牲自己把马给曹操用,因此曹操对他心怀感激,且曹洪醉心于敛财,曹操放任他一步步变成大地主大富翁,且不说这是不是曹洪假装自己没有大志做给曹操看的,至少我心里觉得曹操确实是对他这个族弟很放心的。有谁会对曾经救过自己、帮自己带兵打仗还立过战功、还一心想发财的可爱弟弟动手呢?曹彰是曹操的宝贝儿子,不会动手。曹仁不一定。在曹操举兵最困难的时候,只有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死心塌地跟着,曹仁是在曹操发家致富家大业大的时候才入的曹营,同样是亲戚(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然后是夏侯惇和夏侯渊。夏侯惇是曹操真正有血缘关系的堂兄弟(曹操父亲是曹操的爷爷从夏侯家抱养来的),因此不论夏侯惇如何一败再败(夏侯惇一生似乎从没有打过胜仗,但他加官进爵的脚步从没有停止),曹操对他的信任从未减少(毕竟是自己的亲堂兄弟啊喂!)。夏侯惇是曹营实际上的第三把交椅(第一把交椅曹操,第二把交椅荀彧,但是荀彧已经死了),荀彧主内搞内政,曹操主外带兵打仗,而军队里曹操不在的时候,夏侯惇就代表了曹操。
夏侯渊相比于夏侯惇,他和曹操的血缘关系就没那么近了,但好歹也是夏侯家的,那就是曹操的亲人。曹操年轻时在家乡失手打死了人,是夏侯渊替曹操坐了牢。实际上夏侯渊就是个大老粗,靠着这层关系和恩情,曹操对他百般信任。甚至总领大军提督关中凉州事务。夏侯渊是218年以后与刘备的汉中之战当中被黄忠射杀,因此曹操若是统一,这个时候肯定是会对夏侯惇、夏侯渊继续加以重用的。
以上是武将功臣。接下来是文臣功臣。
文臣功臣在218年的时候,曹操早就对他的一众文臣班子进行了大换血。原先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毛玠的班子早就没了,文臣班子大清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抓紧篡汉的脚步,二是曹魏的权力中心从中原的许昌转移到了河北的邺城。因为阻止自己篡夺汉室,内政一把手荀彧,死。孔融,死。取而代之的,是钟繇(魏王相,日后灭亡蜀汉的大将钟会之父)和华歆(汉献帝禅让曹丕的导演)。因为军师荀攸跟荀彧是一家门,因此荀攸冷落,郭嘉早死。军师参谋方面取而代之的,是董昭(怂恿曹操篡汉的总设计师)和贾诩(没入曹营前毁天灭地,乱武祸乱长安,天下大乱始作俑者;宛城之战三次击败拥有郭嘉和荀攸的曹军,并间接害死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保镖典韦。但一入曹营,立马只想明哲保身,变成一个闷葫芦)。由于曹操起兵于兖州,因此手下多是颍川郡人士和兖州人士,比如二荀、郭嘉、毛玠(负责帮曹操选拔官员,要义是唯才是举,多选用寒门有才之士),曹操将魏国权力中心转移到邺城以后,用的都是河北人士,比如辛毗、崔琰。曹操原本是想匡扶天下,因此唯才是举多用寒门。后来篡汉野心爆棚,决定和世家大族合作,扼杀寒门,因此将毛玠下狱罢官。
所以在文官系统里,曹操已经不需要杀人了,该杀的都已经杀了,该换的也已经换完了,整个文臣班子都是自己的心腹都是魏国而非东汉的臣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9
是否会诛杀功臣,一方面是帝王的性格,一方面是功臣的表现,一方面是局势的变化。
拿刘邦来说,楚汉相争到了最要命的时候,他居然跑来向刘邦要做“假齐王”(代理齐王),刘邦当时就很生气,心说这不是趁火打劫吗?要不是张良劝谏,恐怕那时候两人就闹翻了。再加上汉初实行分封制,这些功臣都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王,有的原本就和刘邦有嫌隙,有的是听信了别人的话,都明里暗里和朝廷叫板,自然是不得善终。
对于李世民来说,首先他就是贵族出身,家世背景什么的都很好,再加上个人能力强,相继笼络到不少的人才。先是扫除割据势力,后是发动玄武门之变,自己能文能武,实力超群,自然不担心手下会造反。而且贞观时期,李世民的很多功臣都外放到地方当官或者回家养老,地方官不比诸侯王,造反的话无异于死路一条。
朱元璋和李世民相反,穷苦大众出身,君临天下之后疑心依然很重,因此将诸多的儿子封到了各地为王,对于功臣,虽然委以重任,但内心里是相当提防的。再加上太子朱标仁厚,朱元璋担心他驾驭不了群臣,自然想自己动手为儿子清除障碍。
第2个回答  2019-08-19
这种事没人说得准,就比如刘邦吧,开始没统一天下的时候跟手下的将领亲如兄弟,后面还封了一堆异姓王,后面建立了汉朝,屠戮起功臣也不手软。但也有李世民这种,跟他手下的将领,大多都得了善终。没有发生的事情,充满了未知
第3个回答  2019-08-13
第11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12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