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如题所述

一、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我也是过来人,清楚地知道,这代毕业生们最大的困境可能就是迷茫了,迷茫是常态,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听父母的,还是该听自己亦或是同学的。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困境了,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迷茫和困境。
也许对你们的父辈而已,那时候没得选,但现在我们的选择太多,不知道该怎么拣选,反而也容易陷入迷茫和困境之中。
还有一个巨大且紧迫的压力是,结婚所带给你的经济压力。
给予以上的困境,人生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自己的定位。
是听从父母的建议考公?还是从事自己在大学的本科专业?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又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细究起来每一个问题都非常复杂。
尽管我的个人建议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职业。经济学家陈志武说,年轻人如果不从事自己真心喜欢热爱的行业,你怎么竞争得过那些真心喜欢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其他人?
但考虑到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喜欢和竞争力往往是两码事,这其中牵扯到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等等,因此,我个人认为毕业生们在明确自己职业定位的时候,最好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先考虑现实,再考虑理想层面的东西,也就是喜欢的职业。
二、去小公司不如去大公司
记得以前听《得到》的时候,罗振宇经常讲的一个观点就是:年轻人毕业应该去小公司,因为小公司的发展机遇更大,竞争更小,普通人更有机会露头。
这话初听我奉为圣经,但罗振宇还有一个前提没有讲透彻。那就是什么样的小公司值得我们去呢?在今天国内还有像阿里、腾讯那般有潜力的初创公司吗?
我的答案是,也许有,但对更多的毕业生而言,根本不具备看到的机会,或者说,即便看到了,我们也难以发现。
过去我信奉罗振宇的观点,在找具有潜力的小公司身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以致于在职场中走了很多弯路。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不错的小公司,有几笔融资,有不错的商业模式,那么你是可以去小公司的,因为小公司的优势确实非常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同时竞争还没有大公司那么大,普通人更有机会露头。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潜力呢?看创始人访谈,与HR聊天,判断公司的战斗力和文化;看这家公司的三五年目标,最好也看下实现这个目标与之对应的激励体系,体验这家公司的产品,体会公司的战略和执行力。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运气不错,找到了一家具备潜力的小公司。对更多的人而言,去大公司反而是不错的选择。
大公司具有知名度,也是能够把资本的社会效率最大化的。在大公司,你能够得到最具系统性的培养,公司制度、管理模式等等,虽然你会面临更高层面的竞争,但这是良性竞争,去大公司对你往后的跳槽也是非常具有加分项的。
当然了,大公司的缺点也不是没有。对于人生第一份工作该如何选择,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原则:找对人,然后跟住他。
天使轮到D轮的概率是2%,只要跟住,2%的概率财务自由。大公司每晋升一级的概率是20%,少说干到VP(副总裁)也是5级,0.2的五次方是0.32%,并且干上去了,你很有可能会发现核心层还是创业时代跟住的人,还不说你开始跟的人根本就没法把你带上去。
细算下来,其实去大公司打工也很难实现较高的发展,不过作为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大公司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大部分人其实都没有想清楚职业的逻辑,也没有想清楚去创业公司的逻辑,走的时候也都不知道这个老板值不值得跟,晋升看起来很难,但跟住一个人很简单,大部分人都忽略了时间的力量。
公司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如果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遇见了一个自认为很有能力的人,你看重他未来带给你的价值,那么一个很简单的原则就是:跟住他。
有时候,忠心也是一种竞争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多人都会忽略。
对90后乃至00后这代人来说,跳槽仿佛成了家常便饭,遇人不淑常常是他们的理由,因而,我们也就更需要看人的能力,一家公司如何,本质上就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如何如何。
财务自由很多人不敢去想,但我绝对相信,财务自由是一个人在职场巅峰最具价值的体现,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追求的终极。
三、保持谦卑,不要追求过高的薪资
第一份工作薪水重不重要?肯定是重要的,但我们对于薪水的接受能力,其实就是你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第一份工作用不着追求过高的薪水,关键在于这份工作本身能够为你提供怎样的裨益,是带给你经验还是带给你别的什么东西?
这些是值得我们去深思思考的。
现在网络上很流行的一个观点是,老板给我拿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话看起来很正确,但对我们的思维观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如果大家都只按照公司规定来严格执行的话,人情味其实就变相地减少了。
而要想在职业道路上走到某个高位,没有人情味是行不通的。薪水是你能力的体现,但这种体现绝对不像互联网所带给我们的那样,那么即时,那么高效的反馈。
有时候我们需要耐心一点,给对方更多的时间。
当然,前提是,我们跟对了人,找到了一家合我们胃口的好公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