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遇光是什么现象?

如题所述

一般在常温下就会慢慢分解,反应式是:2NaClO=2NCl+O2 ;  自然分解\受热分解\光化学分解\酸引起的分解\催化分解。dcwchina 次氯酸钠遇酸作用极易分解,当PH值在7以下时,分解反应将急剧进行。主要分解成氧气和氯气。次氯酸钠见光就会分解,温度高于次氯酸钠溶液的冰点温度即可(一般室温为25℃),其具体产物是氧气和氯化钠。

       
       

拓展资料

次氯酸钠:一种无机物,是一种次氯酸盐,是最普通的家庭洗涤中的“氯”漂白剂。化学式NaClO,式量74.45。没有无水状态的次氯酸钠。次氯酸钠的水溶液是碱性无色液体,能逐渐转化成氯化钠、氯酸钠和氧气,转化的速度取决于溶液的浓度及游离碱杂质的浓度,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反应进行的特别迅速。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与盐酸混合放出的氯气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无明显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有致敏性。

       
       

化学反应 和草酸反应:H₂C₂O₄+NaClO=NaCl+2CO₂↑+H₂O  和盐酸反应:NaClO+2HCl=NaCl+Cl2↑+H2O(本质是氯气溶于水的反应平衡常数较小,为可逆反应)  所以,家用洁厕精不可以和84消毒液混用,否则会生成氯气,可能导致中毒  生成次氯酸:NaClO+CO₂+H₂O=NaHCO₃+HClO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与盐酸混合放出的氯气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无明显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有致敏性。  化学反应 和草酸反应:H₂C₂O₄+NaClO=NaCl+2CO₂↑+H₂O  和盐酸反应:NaClO+2HCl=NaCl+Cl2↑+H2O(本质是氯气溶于水的反应平衡常数较小,为可逆反应)  所以,家用洁厕精不可以和84消毒液混用,否则会生成氯气,可能导致中毒  生成次氯酸:NaClO+CO₂+H₂O=NaHCO₃+HClO  制备 氯气溶于冷而且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次氯酸钠、氯化钠及水:  Cl₂+2NaOH=NaClO+NaCl+H₂O  注意氯气溶于热(一般认为是60℃左右)而且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不会产生次氯酸钠,而会生成氯化钠,氯酸钠及水:  3Cl₂+6NaOH=5NaCl+NaClO₃+3H₂O  一般来说,如果氢氧化钠的溶液温度比较高但是还未达到60摄氏度时,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会是上述两个方程式不定比加和的结果,温度越高,第二个方程式占比越大,反之同理。  具体是:  1、用于纸浆、纺织品(如布匹、毛巾、汗衫等)、化学纤维和淀粉的漂白;  2、制皂工业用作油脂的漂白剂;  3、化学工业用于生产水合肼、单氯胺、双氯胺;  4、用于制造钴、镍的氯化剂;  5、水处理中用作净水剂、杀菌剂、消毒剂;  6、染料工业用于制造硫化宝蓝;  7、有机工业用于制造氯化苦,电石水合制乙炔的清净剂;  8、农业和畜牧业用作蔬菜、水果、饲养场和畜舍等的消毒剂和去臭剂;  9、食品级次氯酸钠用于饮料水、水果和蔬菜的消毒,食品制造设备、器具的杀菌消毒,但是不可以用于以芝麻为原料的食品生产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