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吗?

如题所述

最近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刷爆了朋友圈,在微博上更是频上热搜,这部剧就是姚晨等实力派演员主演的《都挺好》。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当家的母亲去世之后爆发的种种危机,这种中国式的家庭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大部分都说苏家没有一个好男人,只有“孝顺”的大哥有时候稍微“能看一点”,但是这也是愚孝,不过孝顺还是在中国家庭中占了很比重的。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除了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之外,“孝”和“忠”在儒家中也占了不小的地位。但是古人关于这两点却有一个矛盾的说法,那到底是“百善孝为先”还是“忠孝不能两全”呢?
我们先来说一个“百善孝为先”的典型,想必大家上高中的时候都背过李密的《陈情表》吧,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就不再这里赘述了,主要就是讲了李密为了在家侍奉祖母而委婉拒绝到晋朝当官。虽然是说李密是因为曾将在蜀汉当过尚书郎 ,之后天下归晋,他便隐居山林,晋武帝听说他的名气之后想要让他出来做官,但是他不好拒绝,所以以一篇《陈情表》打动了晋武帝,侍奉祖母直到其去世才出来当官。但是不得不说,在当时提倡孝道的大环境下,李密的这一番表现还是很受用的,不只是免去了得罪晋武帝的可能,还落得了一个孝顺的美名。
其实自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孝道就成了一个家庭传承的主要纽带。汉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顺”的氛围始终笼罩着整个社会。我们自小接触的关于“孝道”的故事也大多来自于这个时期,除了刚刚提到的李密的《陈情表》,还有卧冰求鲤,怀橘遗亲,卖身葬父等等,这一段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是统治者都以“孝道”来治理国家,那个时候还在实行九品中正制,推选的人除了有才学,就是孝顺的人,因为他们认为孝顺的人做官也不会太差,所以那个时候是把“百善孝为先”贯彻的最为彻底的时候之一。
但是古人还有一个矛盾的说法,那就是面对需要出去打仗的时候,而家里的人不愿意让他去的时候,他便会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上看到这句话,潜台词就是:忠孝不能两全,既然忠在前边,我就只能舍小家为大家了。
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晁错曾建议汉景帝削弱各地藩王的权利,加强中央集权,但是这一做法引起了各地藩王的强烈反对,因为这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当时晁错的处境很危险。他的父亲曾经专门到长安来劝他回到家乡,不要再管这朝堂之事了。按理说晁错应该尽孝道听他父亲的话,但是不仅没有听父亲的话回到家乡,还继续支持汉景帝削弱藩王的势力,结果各地藩王起兵威胁汉景帝杀掉晁错,最后落了个被腰斩的下场。
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当初晁错的做法是非常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的,只不过是方法过于激烈。但是在这里他面对父亲的劝说,真正的体现了”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国家,他只能牺牲自己,牺牲自己孝顺父母的机会。
古人对于孝道有时候太过于极端,但是在为国家,为民族时候,孝道似乎有没有“忠君”“国家”那么重要。所以说,身为人子应该尽孝道,但是身为人臣却要以国家利益为先。“百善孝为先”的是人子,“忠孝不能两全”的是人臣。大部分时候都不会出现这种矛盾,但是如果是当官的话就要考虑是到底是“百善孝为先”,还是“忠孝不能两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