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外上大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题所述

我毕业于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我就是典型的到省外上大学的大学生。我感觉到省外上大学有好有坏吧,今天说三点。

    与高中同学逐渐失联

其实班上几乎所有人都是我的QQ好友,大一的时候跟大部分同学还是有联系的,聊一聊在异乡的见闻啊异乡的风俗什么的,再聊一聊自己的大学和对方的大学啊,也挺有意思的。

但到大二以后,就几乎不聊了,可能也确实没什么聊的了吧。

到大三以后,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络了,只是逢年过节互相发个短信什么的。

等到大学毕业呢,我都不知道他们跑去哪里工作了。

我大学毕业一年半以后来到哈尔滨,发现当初在哈尔滨上大学的,基本上都孔雀东南飞了,极个别还留在哈尔滨读研究生的,我也没有主动去联系他们。因为我感觉不妥,以前大家不在一个城市时没啥联络,等你来到他们所在的城市就拼命地联系,感觉这样的社交方式特别的功利十分的刻意。我不喜欢,于是我就没有联系任何人,自己找工作,自己慢慢熟悉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见识了另一种文化

在南宁生活了五年多,我感觉广西人跟东北人,除了生活习惯不同以外,文化方面也很不同的。

在我的家乡东北,人们之间喜欢以“姐弟兄妹”相称,比如你去菜市场买菜,菜市场卖菜的胖大姐会叫你“弟儿”,你在工作时,公司新来的毕业生会叫你“X哥”,这是一种典型的攀亲戚思维,他们渴望通过这种像亲戚一样的称呼拉近自己和对方的心理距离。

但在南宁,人们却不这么叫,人们喜欢以“帅哥美女”来称呼陌生人,除非特别熟关系特别好的,否则不会称呼对方为“X哥”。这说明,广西人更注重外在形象,他们希望通过称赞你的外在形象来拉近跟你的心理距离。

    每一次坐火车都很累,以至于有些惧怕火车

我当时要从绥化或哈尔滨赶火车去北京,到北京后再到北京西赶T5去南宁。从绥化到北京,要坐17个多小时的火车,从北京西到南宁要坐28个小时的火车。

夏天的时候,你坐在火车上往看,你会看到土地又黑变黄,又渐渐变成多山,会看到平房由尖顶到趋于评定,会看到数目由小叶变成大叶,冬天的时候,你会感觉火车带着你一路向南,从白雪皑皑的冬天带你到了花红柳绿的夏天。

但近50个小时的行程是折磨人的,硬座真的很硬,坐着在硬座上睡觉真是太难了,你感觉到火车的咣当,你感觉到车厢内的拥挤与嘈杂,你感觉到泡面那股刺鼻的添加剂味时时刻刻在你身旁围着你,你感觉到胳膊逐渐酸麻。

当你下了火车,你知道你站在一个平稳的地面上,但你却感觉地面好像在动,也许这就是相对论的另一种表述吧,你熟悉了运动的车厢之后,带着惯性来到不动的地面,却感觉地面是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5

本人15年高中毕业。九月份从四川跋山涉水来到大山东开始我的大学时光。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孤身一人来山东求学的艰辛路。

 六月份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已10分之差与理想的四川高校无缘。被录取到山东青岛的一个学校。不想再去复读的缘故,我默默地接受了这一份通知书。我在家在中国地图上丈量着这中间的距离。几千公里的距离,从此隔开了我与家的距离。从以前一个星期回家一次的我,现在只能一个学期才能回去了。这其中的心酸,可能只有自己知道。
 1.饮食的不同       这是我来这个地方感受到最明显的差异。我大四川自我从娘胎里出来就和辣味挂上了勾。从我来山东后,不管是在学校食堂里,还是在外面吃饭。总感觉有股明显的清淡味。有一次,我在食堂吃酸辣粉的时候,我往我自己碗里舀着一勺勺辣椒油的时候,把里面正在炒菜的师傅眼睛都看直了!!尼玛,我家辣椒油你是当饭吃吗?我估计他心里想的是。没办法,从小我就无辣不欢。还有就是这边的大米就是做得超级难吃啊,一个南方人本来就吃不惯面食。学校里也不会体谅我们这群省外狗。在入学的一个月内,我整整瘦了十五斤。每天去学校食堂吃饭成了最痛苦的事。我在电话这头给我妈诉苦。我妈真是我亲妈啊,两天后,我收到了来自四川的包裹,里面全是我妈亲自做的豆瓣酱,还有麻辣油炸鱼。各种好吃的四川味。我把油炸鱼放进我的嘴里,满满的家乡味在我的味蕾显现,说实话。那一刻我真的感动得哭了。。。

 2 文化的差异     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文化   这是我们上政治课上老师教给我们的。宿舍里面有六个山东本地人,还有一个山西人,加我一个四川人。各地的地方方言在这里交流融合。他们都说我们四川话好听,哈哈。刚开始我就是教他们说四川话一起认识的彼此。还有我们一起交流自己在家里的一些有趣的事啦。可能是南方人内敛的缘故吧,他们北方人就显得更加热情大方。我们可能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经常会发生意见的分歧。

3   环境的改变    我们大四川山高林密的,突然来到了中原大地也有很多不习惯。比如这边夏天四点多开始天亮了。我们哪里最早也是六点开始天亮。我的睡眠质量也严重下降。天一亮我就醒了。还有这边空气的水分很少,降雨量也没有我们南方多。我经常在这边经常上火,不注意就流鼻血。还让他们嘲笑。在海边冬天的风很大,冬天也特别冷。
 其实虽然在省外上学有很多不习惯,但是。这其中也能让我更加独立的面对生活了。父母都说我在外面待一年成熟了许多。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也从那个四川小地方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充实了自己。总的来说,有利有弊。重要还是自己看待问题的心态。

   

第2个回答  2017-08-09

我家是在梧州的一个小县城,当地没有大学,然而,梧州市也没有好的大学可以选择,我只能选择异地的大学了。就算梧州有很多大学供我选择,我也会选择异地的。因为我不喜欢离家太近的,那种周末做个公交就能回家的感觉。我认为那就不是真正的大学了。

我不想离家太近,也不想离家太远。于是我选择了桂林这座山清水秀的旅游城市。桂林离我家三百多公里,坐班车大概要五个小时,很快很方便,对于我来说,这样的距离刚刚好。有很多我的老乡去桂林上大学,所以我们去桂林或者回家都可以包车,而且车是开到学校食堂的,对于行李特别多的我真的是一种福利。除了寒暑假假期之外,想端午节和国庆节这些节日,也会有人安排班车接送,想回家交通很便捷且价格实惠。这种异地读大学的感觉很好!

去异地读大学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接触当地的风俗民情,也可以欣赏当地优美的风景。我选择桂林这座城市,就是想体验一下在“山水甲天下”的地方生活。桂林有很多景点,市区里面有著名的象鼻山,阳朔有繁华的西街和“十里画廊”等景点。周末有时间带上学生证市区里面的景点大都是免费的,只有去桂林读书的学生才有这个福利哦。坐竹筏游览漓江绝对是一次很棒的体验,绝世美景只有亲自体验过才懂!

个人觉得异地上大学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不出去走走呢?

第3个回答  2017-06-25

我就是一个在省外上大学的孩子。。

在省外上大学的感受就是从此家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的确如此,因为在省外读书,不能像省内的朋友一样,他们都可以周末啊,小假期的时候回家,而我,在省外,别说周末了,就连端午啊,中秋啊这种在校期间的小假期,三天假期都不会回家,因为坐个高铁回家都要四五个小时,觉得好久,好麻烦啊,所以我基本上这种时候都不回家的,只有国庆这种七天假的时候可能会回家。寝室一共有六个人,有四个是省内的 ,我和另外一个是省外的,每次碰到放假,他们四个都会回家,而我和另一个室友就是像留守儿童一样的,虽然很想家,却回不去。每次中秋啊,端午节的时候只能和家里的爸妈视频聊天,语音聊天等等,身边的朋友也大多数在自己的城市,平时和他们不能玩在一块,看他们在自己家乡玩的朋友圈,也觉得好羡慕。

尤其是这次的端午节,觉得孤独的感受尤其强烈,因为这次端午节只有我一个人在寝室,另一个室友和他朋友去旅游了,所以我就一个人,真的好孤独,还好晚上妈妈怕我无聊就跟我视频聊天。没办法,在省外读书就是这样,每个学期最期待的事情大概就是期末放学回家了吧。。

不过在省外上大学有一点好处就是能够锻炼一下自己,来到另一个城市还可以感受一下另一个城市的风情。

总而言之,有好有坏,不过如果我当初的成绩够好,可以有所选择的话,我一定会选择在省内读书的。。

第4个回答  2017-06-25
      我是15级的学生,户籍在山西省。其实在上大学之前我就想绝对不留在本省内上学,因为当时还有一颗文艺的小心思,还喜欢着: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之类的诗句,所以想着,绝对不限制自己,想去哪就去,离家越远越好,离家人越远越好,这样就没有人限制自己。于是高考报志愿,八个志愿全都是省外,而且是全国各个省。别人的父母也许认为孩子在自己身边最好,可以随时回家,一直看见也觉得安心。可是我的父母就认为,上大学一定要出去,所以就竭力的撺掇我们填报省外。就这样,诸多因素下,我和我两个亲爱的姐姐们,也是由于各种阴差阳错,两个在福建,而我就飘到了云南省。


        分别都在中国的东西两方。自从上大学来到了云南省,我就开始了各种习惯上的适应。比如,在饮食上,云南偏辣,各种小米辣眼花缭乱,尤其是在我们学校食堂,炒什么辣椒都比菜多,在刚开始我真的会肠胃不适应,肚子疼好几天,结果慢慢适应之后,平常吃饭我都要放点辣椒,不放都感觉没有什么味道。在比如说在生活上。我们学校军训要一个半月,有些从东南沿海来的同学经常由于高原反应晕倒。但是慢慢适应之后也没有什么关系了。在云南旅游时我们都注意到,这里民族色彩特别浓郁,每去到一个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采,这是在省内看不到的。每次我和同学好朋友通电话,他们一放三天的假期就回家了,躺在自己家床上和我炫耀,我真的那一刻就非常后悔自己把自己坑来了这么远的地方,放假还不能回家。每次给妈妈打电话,她都说想我,我也特别想她,但是只能在视频里互相大眼瞪小眼,不能常回家看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