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提到的“类别1”“类别2”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类别1”指的是爆炸品,“类别2”指的是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类别1、2指的是某类化学品的分类,比如易燃液体分为类别 1、类别 2、类别 3。一般来说,类别1是最危险的。

按照《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危险货du物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

Ⅰ类包装: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扩展资料:

第一类 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温度子啊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危险性类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3

“类别1”指的是爆炸品,“类别2”指的是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分下面几类 :                                                     

    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10

首先吐槽一下本题回答者 “诺诺百科”,你在2020年11月回答题主问题的时候,拿一个2009年就作废的标准出来给别人解释,这很不负责任也非常容易耽误题主的正事和其他正在阅读这个问题的用户,最新标准为《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GB/T 15098-2008),而且这个标准也不适合题主的问题。我已经给你点了踩,不服来辩!

下面回到正题—————————————————————————————————

题主问题中的《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类别1和类别2是什么意思,用易燃液体举例:

参照《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7部分:易燃液体》(GB 30000.7-2013)中第4.2条中的表内数据,类别1为闪点小于23°C且初沸点不大于35°C,类别2为闪点小于23°C且初沸点大于35°C,类别3为闪点不小于23°C且不大于60°C,类别4为闪点大于60°C且不大于93°C。

同理,在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续表2内易燃液体的辨识依据也可以来自这里。

希望在知道里寻求知识的各位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寻找答案的时候严谨一些,避免误导他人。

拓展资料——————————————————————————————————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部分:通则》(GB30000.1-2013)代替(GB13690—2009)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部分:爆炸物》(GB30000.2-2013)代替(GB20576—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GB30000.3-2013)代替(GB20577—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4部分:气溶胶》(GB30000.4-2013)代替(GB20578—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5部分:氧化性气体》(GB30000.5-2013)代替(GB20579—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6部分:加压气体》(GB30000.6-2013)代替(GB20580—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7部分:易燃液体》(GB30000.7-2013)代替(GB20581—2006)    

《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8部分:易燃固体》(GB30000.8-2013)代替(GB20582—2006)    

《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9部分: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GB30000.9-2013)代替(GB20583—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0部分:自燃液体》(GB30000.10-2013)代替(GB20585—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1部分:自燃固体》(GB30000.11-2013)代替(GB20586—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2部分:自热物质和混合物》(GB30000.12-2013)代替(GB20584—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3部分: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GB30000.13-2013)代替(GB20587—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4部分:氧化性液体》(GB30000.14-2013)代替(GB20589—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5部分:氧化性固体》(GB30000.15-2013)代替(GB20590—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6部分:有机过氧化物》(GB30000.16-2013)代替(GB20591—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7部分:金属腐蚀物》(GB30000.17-2013)代替(GB20588—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8部分:急性毒性》(GB30000.18-2013)代替(GB20592—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9部分:皮肤腐蚀/刺激》(GB30000.19-2013)代替(GB20593—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0部分:严重眼损伤/眼刺激》(GB30000.20-2013)代替(GB20594—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1部分:呼吸道或皮肤致敏》(GB30000.21-2013)代替(GB20595—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2部分:生殖细胞致突变性》(GB30000.22-2013)代替(GB20596—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3部分:致癌性》(GB30000.23-2013)代替(GB20597—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4部分:生殖毒性》(GB30000.24-2013)代替(GB20598—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5部分: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一次接触》(GB30000.25-2013)代替(GB20599—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6部分: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反复接触》(GB30000.26-2013)代替(GB20601—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7部分:吸入危害》(GB30000.27-2013)第27部分:吸入毒性;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代替(GB20602—2006)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8部分:对水生环境的危害》(GB30000.28-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9部分:对臭氧层的危害》(GB30000.29-2013)    

以上资料均可在“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免费查阅

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网页链接

第3个回答  2019-04-28
首先,新版的危化品目录是2015版的,叫《危险化学品目录》不叫《危险化学品名录》了。
类别1、2指的是某类化学品的分类,比如易燃液体分为类别
1、类别
2、类别
3。一般来说,类别1是最危险的。
第4个回答  2020-10-2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