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能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能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哪个都无法替代。如果二者相背离,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虽然说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但是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发现学生身上如果出现了问题,第一时间就要和家长沟通,让学生的问题得以被重视从而尽快解决。


“学生小卖部偷钱”事件让我大为震惊,也让我怒火冲天。学生的成绩差可以慢慢补,要是品行差那就是大问题。


我把此事给该生的父母说了以后,他妈妈不仅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很嚣张:“不可能! 我孩子又不缺钱,怎么会偷别人的钱?!” 

面对监控画面,该生的父母不但不觉得自家孩子有错,还说老师小题大做。


 从学生父母处理事情的态度上,我终于明白了学生的肆无忌惮是因为背后有溺爱他、给他撑腰的父母。


自律的学生背后一定有极为负责的家庭教育,看一个学生的性情大抵就能看出家教问题。



批改作文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作业特别认真负责。他们发现孩子的语句不通顺、错别字现象都会明确指出,如果学生的思想感情跑偏了,家长会予以引导。而这样的学生在班里的成绩排名都是数一数二的。


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者,父母不是绝对的服从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更全面。



一个家庭只需要照顾几个孩子,而老师面对的却是全班学生,大家彼此理解万岁,互相支持!

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希望家长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双方都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全面的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30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哪个都无法替代。如果二者相背离,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虽然说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但是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发现学生身上如果出现了问题,第一时间就要和家长沟通,让学生的问题得以被重视从而尽快解决。


“学生小卖部偷钱”事件让我大为震惊,也让我怒火冲天。学生的成绩差可以慢慢补,要是品行差那就是大问题。


我把此事给该生的父母说了以后,他妈妈不仅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很嚣张:“不可能! 我孩子又不缺钱,怎么会偷别人的钱?!” 

面对监控画面,该生的父母不但不觉得自家孩子有错,还说老师小题大做。


 从学生父母处理事情的态度上,我终于明白了学生的肆无忌惮是因为背后有溺爱他、给他撑腰的父母。


自律的学生背后一定有极为负责的家庭教育,看一个学生的性情大抵就能看出家教问题。



批改作文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作业特别认真负责。他们发现孩子的语句不通顺、错别字现象都会明确指出,如果学生的思想感情跑偏了,家长会予以引导。而这样的学生在班里的成绩排名都是数一数二的。


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者,父母不是绝对的服从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更全面。



一个家庭只需要照顾几个孩子,而老师面对的却是全班学生,大家彼此理解万岁,互相支持!

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希望家长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双方都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全面的成长!


第2个回答  2019-05-02

学校教育完全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塑造和构建人格力量,为一生奠定基础。

(1)生命之初,孩子与母亲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人格的基础也借此而定型。



对母亲的依恋会贯穿人的一生。

研究表明,依恋形式的不同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和感情生活,甚至影响未来的工作方式和人生态度。

儿童的问题多半是依恋岀了问题。暴力、犯罪、冷漠、虐待、逃避婚姻、忧郁症、焦虑症、赌博成瘾、暴食症等,其归因都与早期依恋不良和依恋缺失有关。

依恋的影响力更甚于与生俱来的基因,堪称“第二基因”。




(2)生命之初的家庭教育,塑造以非智力因素为基础的人格内容,如兴趣、礼仪、意志、坚韧、人生态度、理想、抱负等。


(3)早期家庭教育,镌刻人的“内在精神价值”。正确而科学的家庭教育,在孩子内心深处“烙”下“我能行”、“我是有价值的”的精神价值,这种精神价值将成为人的行为方式的内驱力。

消极、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其成因多半为内在精神价值低下。




(4)岀生之初的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做准备。

智力水平(智力的生物基础是遗传,但后天的环境影响巨大)、健康的身体、学习兴趣、注意力、记忆力、专注力、精细动作力等均为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所做的必要准备。

归上,学校教育替代不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坏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

第3个回答  2019-05-02

两者是互相不能替代的。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成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自身先天因素外,家庭,学校,交往圈乃至社会都不同程度的发挥不同的作用,而且互相不可替代。

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言,二者属不同的两个方面,不能以塾轻望塾重来分,因为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让一个人成长成才。

第4个回答  2019-05-02

不能替代。两者各有优势,无法互相替代,只能相辅相成。



孩子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更多是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比如一些话题讨论(关于亲情,美食,电影等等),动手能力培养,父母的言传身教等,这些都是孩子成长需要的,也是学校提供不了的。



同样学校教育也丰富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学习功
课,锻炼身体,与其他人的交流相处等等。



所以2者都不能替代,必须相辅相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