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好班是怎么来的

小学的好班是怎么来的

据了解,小学一年级的分班,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随机分班,将男生和女生的名字分成两拨,然后按照每个班45个人抽签,男生抽20多个,女生抽20多个;第二种是按照学生的兴趣、特长分为不同的特色班;第三种是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网络班和普通班。

家长所认为的好老师孩子就一定喜欢吗?

不管是调查数据还是身边打听分班情况的朋友,大多数都希望小学一年级能分在一个老师比较好的班级。可家长所认为的好老师孩子就一定喜欢吗?或者即使你找到了学校领导,他们答应给你分一个好的班级,那个班级就一定好吗?或者说一定适合你家孩子吗?

我讲个同事的真实案例。这位同事A的儿子现在天河区一所数一数二的省一级小学读小学五年级了,上一年级前,她也是找了各种关系希望让自己的儿子分进一个老师特别好的班级。OK,她找的关系也挺靠谱,确实把她儿子分进了很多人挤破头要进的所谓好班。起初她每天送孩子去上学还特自豪,因为家长圈子里都会暗暗攀比,一听说她儿子进了这个班,大家都知道肯定是找了人,而且在其他家长眼中,这个班的班主任是公认的“好老师”。

可是我同事还没高兴几天,她就开始后悔让儿子进这个班了。因为她发现这个班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严,虽然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其他家长看来,这个班主任绝对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好老师,可我同事希望孩子在小学时能够多发展一些学习以外的素质和特长,而不只是死读书。所以,面对这样的老师,我同事真是傻了眼。

她后来又到处打听能否转班,她真的不想让儿子在这样的老师带领下度过小学六年。当时她找我诉苦时,我就跟她说,“转班并不是这么容易的,而且你之前已经为了分班的事情找了学校领导了,如果再提出转班的要求,学校领导很难同意的。再说,孩子转班了,其他同学会怎么看他?你有问过孩子是否喜欢班里的老师和同学呢?”

同事A听我这么一说,恍然大悟,“是啊,我从来都没有问过孩子的感受,就执意想给他转班。”我说:“是啊,所以你回去好好跟儿子商量,大家都找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后来同事告诉我,其实她儿子并不讨厌现在的班主任,最关键是他很喜欢班里的同学,就连儿子都安慰她没必要换班,每个班都差不多。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是否觉得似曾相识?没错,《虎妈猫爸》电视里真的演的如出一辙。很多家长认为的好老师,但孩子不一定喜欢。家长总是给孩子强加太多东西而让孩子无法承受了。

重点班不是人人都能上的,心理承受能力至关重要

其实不只是小学,小升初、初升高的每次分班,都有一些朋友来咨询我或者希望我能帮忙找关系分进重点班。我觉得家长在分班这件事情上做得非常欠妥的就是完全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分班,从来就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我记得有一次跟省实一位副校长吃饭,他就抱怨现在的家长总是提出很多非分的要求,“家长的要求总是无穷无尽,首先要进重点学校,好不容易进了好学校,又非要进什么重点班。这真是太过分了!”

是吧,这话从校长口中说出,家长也明白了吧,学校领导是很反感这样的家长的。我记得我另外一个同事的孩子也是好不容易进了一所好初中,然后也托关系希望能进重点班。后来孩子分进了一个班,他不知道这个班是否重点班(现在很多学校故意不公开重点班是哪几个班,以往的重点班都是1班,现在的重点班经常变的,都混迹于普通班中),于是又让我去打听,我打听回来的结果是那个孩子并没有分进重点班去,但那位同事也没觉得遗憾,反而自我安慰说孩子现在的班主任特别好,很年轻,很能跟孩子打成一片,而且他儿子也很喜欢班里的每一位老师。

是吧,这就可以了啊,只要孩子在这个班过得开心,有喜欢的老师,就可以了呀,为啥家长非要让孩子进重点班呢?

也许你会说,很多学校重点班的升学率非常高,进了重点班就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名校,所以进重点班特别关键。事实上确实如此,重点班的生源特别好,初中以上因为有成绩作为参考,所以很多学校都会按照成绩分重点班,然后又配备了全校最好的师资在重点班。可是,你的孩子真的适合重点班吗?重点班虽好,可压力非常大啊!我一直都觉得我是重点班的牺牲品,我当时高三的时候被分到重点班了,我们班当时只有28个学生(其他班都是60人一个班),这个班就是为了冲击清华北大的,确实是配备了全校最好的师资,可我那一年压力特别大,因为每次考试排名掉出年级28名就要退回到原来的班级,这个班是实行淘汰制的。

当时真的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老师也觉得实行末位淘汰制太残忍了,所以就取消了。但在这个班真心压力特别大,每次下课10分钟休息几乎没人敢跑出去玩,大家都争分夺秒地看书做题,气氛真的很压抑。后来我高考也发挥失常,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所以每次有朋友咨询我重点班的事情,我都会建议他先评估一下孩子是否有这样的实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果没有的话,普通班还有更多空间让孩子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此外,普通班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够拔尖,但个个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多与这些有学习之外特长的孩子玩,你今后的人生才能更精彩,毕竟,出了社会真的不会看成绩了,家长的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