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性学理论解释

如题所述

侵犯行为作为人类历史的重要主题,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因此成为了习性学研究的热点领域。1963年,洛伦茨在其著作《论侵犯》中详细阐述了习性学关于侵犯行为的理论,主要观点可概括为四点:


首先,他引入水力学模式,比喻为体内本能驱动力的蓄积过程,就像拦水大坝储存水。当驱动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若无适当释放,可能导致个体陷入不安,寻找刺激。动物对刺激的特异性需求与其体内积累的驱动力量成反比。当驱动力长时间无释放,甚至在无明显外在刺激下,也可能爆发侵犯行为。


其次,种内侵犯比种间侵犯更为普遍,动物间同种争斗有利于资源分配、种群延续和幼仔保护。与之不同的是,种间捕食行为不属于侵犯行为范畴。


关于种间差异,动物的侵犯行为通常涉及特定的身体结构,如爪、牙或嘴。动物间搏斗多为仪式化,以显示屈服而停止。洛伦茨提出了内在侵犯行为抑制机制的理论,认为动物进化中发展出抑制侵犯的机制,与攻击性武器的发达程度相辅相成。


人类在生物学上没有锐利的攻击武器,但在文明进程中,通过发明工具如武器,侵犯行为变得独特且不受抑制。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暴力行为在动物界独树一帜,尽管有和平条约,但对侵犯行为的约束力有限。洛伦茨对此表示忧虑,认为人类在发展中始终面临自我毁灭的威胁。


最后,侵犯驱力并非必须表现为伤害,也可以通过升华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活动,如探索太空、解决科学难题等。侵犯驱动力的疏导和升华,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习性学是研究动物在其自然环境中的习惯或行为的科学,又称为行为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