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墙外城城墙

如题所述

1553年(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北京城的外城城墙得以增筑,也被称为“国城”或“外郭”。它全长约28里,城墙高度在7.5米至8米之间,底部宽度约为12米,顶部则宽约9米。城墙设计独特,东南角因避开水洼而略有内倾,被附会为“地陷东南”的传说。起初的计划是在外城门外修筑九座子城,形成大城为中心、子城环拱的布局,但最终改为环绕内城修筑外廓,南面包括了天坛南墙,东、西两路向北延伸,直至废弃的元大都土城的东垣和西垣南端,然后使用土城的土料,修建了北面、东北和西北的城墙部分。整个外城预计长度约为120里,与内城形成“回”字形结构,设有11座城门,南、东、西各有三座,北面则有两座。


1550年,开始修建前三门外的关厢城,但因涉及大量民房拆迁,工程受阻。1553年,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进行大规模的外郭城建造。最初的规划是城墙长70里,东西17里,南北18里,设有11座城门和176座敌台。工程在严嵩的建议下,先从南面城墙开始,将正阳门外繁华市区纳入,得到嘉靖帝的批准,于嘉靖三十二年闰三月开始,十月竣工。然而,由于频繁的军事行动以及紫禁城火灾后的重建工作,外城并未完成。直到1951年至1958年,外城城墙、城门和角楼逐渐被拆除,仅留下外城周长约14.409公里的遗迹,形状呈东西宽、南北窄的扁长形,共辟有七座门,四角设有角楼。




扩展资料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古城墙已不见踪影,被二环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60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