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湿地

如题所述

湿地(wetland)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

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从植物种类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基本分五大类】

海域

潮下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物生长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潮下水生植被层,包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间海域: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碎石海滩;潮间无植被的泥沙和盐碱滩;潮间有植被的沉积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

河口

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统。

潮间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泻湖湿地:半咸至咸水湖,有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盐湖(内陆排水区):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陆三角洲。

暂时性的河流: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滩,洪泛河谷和季节性泛洪草地。

湖泊

永久性的湖泊:永久性的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遭季节性或间歇性淹没的湖滨;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km2以上)。

季节性的湖泊:季节性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洪泛平原湖。

人工水面

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属于广义湿地,得到湿地公约的认可。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质生产功能

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是著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调节功能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净化功能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

如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体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途径,永久的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

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水葫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 镉、铜、锌等。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试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 一片柏树沼泽地(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 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在印度的卡尔库塔市,城内设有一座污水处理场,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东郊的人工湿地,其污水处理费用相当低,成为世界性的典范。

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

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

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 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种。而且该湿地是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

调节局部小气候

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使宁河县成为天津市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之一。

【不同的定义】

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其他】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是巴西中部马托格罗索州的潘塔纳尔沼泽地(Pantanal),面积达2500万公顷。

湿地科学与刊物

湿地生态学(Wetland Ecology) 水体生态学 《湿地学报》(Wetlands) 《湿地科学》(Wetland Science,杂志,中国)

国际条约与组织

国际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 Day,每年6月5日)
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 湿地科学家学会(The 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 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ird Preservation,ICBP)
国际水禽湿地调查局(Inter-national waterfowl and wetland re-search bureau)
人与生物圈 东北亚地区鹤类保护区网络 东亚-澳大利亚涉禽保护网络
雁鸭类迁飞网络

科学研究机构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湿地中心 新南威尔士大学湿地生态研究中心

美国:

美国国家湿地研究中心(NWRC)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湿地研究中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30
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湿地保护对国家生态安全的贡献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碳循环以及其他生态系统健康等重要功能。 FNu中国湿地网
湿地,社会经济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FNu中国湿地网
国家安全是维持主权国家存在和保障其根本利益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国家生态安全属于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它与军事、政治和经济安全一样,都事关全局,影响的范围不仅是一个地区和一部分人群。国家生态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FNu中国湿地网
在2000年12月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首次在国家层面上提出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概念,并作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目标。应该指出,国家生态安全概念的提出与2000年前所发生的“生态灾难”具有直接的联系。这几次“生态灾难”包括1996年淮河污染与太湖水华爆发、1997年227天的黄河断流、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以及2000年多次大范围沙尘暴。这些“生态灾难”严重地影响了千百万人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受到政府高层的高度重视,甚至动用军警等国家机器。这些“生态灾难”反映了更为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巨额投资。 FNu中国湿地网
湿地保护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与森林、草地、农田、荒漠、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具有相应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生态过程提供淡水、食物、空气、基因、物种与栖息地等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而且,退田还湖与湿地保护是我国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退(禁)牧还草、禁渔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样,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深远影响。 FNu中国湿地网
由此可见,湿地保护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目标就是确保自然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功能不下降。 FNu中国湿地网
湿地保护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的案例 FNu中国湿地网
湿地生态系统对调蓄洪水、减轻水灾以及确保国家防洪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抗灾能力,必须恢复湖泊湿地,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洪水调蓄能力。 FNu中国湿地网
1998年长江洪水与退田还湖 FNu中国湿地网
1998年长江中游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仅湖南、湖北与江西3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元,并呈现出“中流量、高水位”的特点。从这次水灾情况看,长江洪水的流量并未达到历史最大记录,但水位却最高,这次水灾教训了我们,必须退田还湖。 FNu中国湿地网
1949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1/3的湖泊被围垦,总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五大淡水湖总面积的1.3倍,因围垦消失的湖泊有1000多个,围垦使蓄水容积减少5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两个半三峡工程的调蓄库容。因此,长江中游地区湿地面积减少、洪水调蓄能力下降是加剧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 FNu中国湿地网
1998年洪水后,国家出台了灾后重建、整治水患的“32字”方针,即“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在长江中游地区开始大规模的退田还湖与湿地恢复。据统计,1998年~2002年国家累计投资103亿元,湖南、湖北、江西、安徽4省共实施平退圩垸1428个,涉及62.07万户、245万人,长江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还江还湖面积3169平方公里,增加蓄水容积131.94亿立方米。 FNu中国湿地网
西部地区湿地的生态退化将直接引起绿洲消失、草地退化与荒漠化等问题,西部地区生态恢复必须重视干旱、半干旱区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FNu中国湿地网
居延海湿地退化与生态后果 FNu中国湿地网
居延海湿地位于黑河下游的额济纳绿洲,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东居延海干涸。该湿地的退化与消失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后果,主要体现在植被减少、草地退化与沙化、并成为沙尘暴的沙源地等方面。据统计,额济纳绿洲胡杨林面积减少54%,沙枣林减少54.6%,红柳林减少33%,20年来34%草场严重退化,130种可食牧草减少到20多种,产草量下降43%,载畜量下降46%。1993年、1994年、1995年、2000年均发生特大沙尘暴,影响到北京等广大北方地区和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此可见,东西居延海湿地是阻挡风沙侵袭、保护生态的天然屏障;湿地的消失与退化导致生态屏障功能的消失。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诺尔盖湿地、塔里木河下游湿地等都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并引起草地退化与荒漠化问题。 FNu中国湿地网
我国湿地保护与防洪、灭螺、渔业等存在着某些矛盾与冲突。如何有效协调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规范某些部门、组织与利益集团的行为,是我国湿地保护与管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FNu中国湿地网
鄱阳湖湿地与控制工程鄱阳湖 FNu中国湿地网
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和全球最大的白鹤和东方白鹳越冬地。“鄱湖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是对鄱阳湖湿地水禽栖息的形象描述。1992年7月,我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鄱阳湖保护区成为我国当时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鄱阳湖湿地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二级保护鸟类有44种。每年有几十万只水鸟在此越冬,其中包括占全球95%的白鹤和80%的东方白鹳。 FNu中国湿地网
鄱阳湖湿地之所以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水禽栖息地,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洪水一大片、枯水一条线”的自然水文特征。然而,从防洪、灭螺和血吸虫防治、渔业养殖等角度提出的“鄱阳湖控制工程”,目的就在于改变这种自然水文特征,稳定鄱阳湖水位,这将对鄱阳湖湿地造成灾难性影响,使鄱阳湖湿地高程在12米~16米的洲滩消失,使白鹤等珍稀候鸟的栖息地丧失,严重地影响了珍稀鸟类的生存条件。 FNu中国湿地网
湿地保护不应限于单一物种与栖息地的保护,而应实现对湿地生态系统、景观和生态过程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FNu中国湿地网
长江中下游“生命网络”长江中 FNu中国湿地网
下游地区河流、湖泊、水网密布,是我国湖泊湿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入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然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围湖造田与蓄洪垦殖使湖泊湿地大面积消失。据统计,湖北省原有湖泊1066个,号称“千湖之省”,目前仅剩83个。洞庭湖过去是一个完整的湖泊,也已被分隔为西洞庭湖、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等3个部分,原来的全国第一大淡水湖也只能屈居第二了。 FNu中国湿地网
二是防洪大堤和建闸筑坝使湖泊湿地与长江失去了联系。长江两岸的绝大多数中型以上的湖泊(大于10平方公里)原为通江湖泊,数量超过100多个,现在只有洞庭湖、鄱阳湖和石臼湖等少量湖泊与长江相通。这种江湖阻隔极大地改变了江湖之间原有的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地球化学过程,直接导致了江湖洄游性鱼类与水生生物资源数量减少和种质下降。 FNu中国湿地网
三是湖泊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目前在该地区人们对湿地的过度利用,甚至掠夺式利用是司空见惯的。“电打鱼”、“斩秋湖”、“迷魂阵”等已经对天然渔业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酷渔滥捕严重地威胁了水禽与水生生物的生物链的基础。 FNu中国湿地网
上述威胁直接破坏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完整性,破坏了水系的自然水文过程,威胁着核心物种及其栖息地所依赖的生物链的基础,进而对“生命网络”构成威胁。 FNu中国湿地网
国家湿地保护战略 FNu中国湿地网
我国湿地保护需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转变对湿地的认识,由把湿地看作“荒地”和“未利用地”,转变为把湿地看作与天然林和基本农田同等重要的生态系统;二是转变湿地保护策略,由只重视候鸟保护,转变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进而保护淡水生态系统的“生命网络”和生态过程。 FNu中国湿地网
从国家生态安全的角度,国家湿地保护战略的重点是:加强湿地保护的立法与机构建设、完善经济手段与融资机制、完善公共参与机制以及加强科技支持体系建设。通过增加湿地保护面积、提高已有湿地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建立湿地保护区网络等,实现“湿地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退化”的湿地保护目标,为国家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FNu中国湿地网
1.完善湿地保护的立法与制度建设 FNu中国湿地网
在国家层面上,应尽快制定《全国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并将湿地类型保护区作为《自然保护区法》等立法的重点之一,明确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机构授权与范围界定,对自然湿地实行“零损失”制度(或称占补平衡),采取类似耕地与天然林相似的保护政策。在地方层面上,尽快制定地方性湿地保护《条例》或规章,对一些重要湿地还可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予以保护。 FNu中国湿地网
2.完善湿地保护的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与保护区三级湿地保护体系。在国家层面上,应设立湿地保护部际协调机构,协调不同部门间湿地保护的计划与行动。参与国际湿地管理事务,与周边国家在湿地保护领域开展合作,并在亚洲地区起领导作用。在地方层面上,应尽快完善湿地主要分布省区湿地保护机构与保护区机构建设,解决部分湿地类型保护区所存在的无编制、无专职人员与经费缺乏等问题。 FNu中国湿地网
3.完善湿地保护的经济手段和融资机制 FNu中国湿地网
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经常性财政预算,提供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对湿地占用实行经济补偿政策。对湿地类型保护区实施类似森林保护的生态补偿政策,为保护区的有效保护筹措资金。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近期要抓住国际援助项目将自然保护区作为重点资助领域的难得机遇,设计出附合国际惯例的项目,并将已有的国际项目执行好,不要计较一时一事之利。 FNu中国湿地网
4.完善湿地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 FNu中国湿地网
湿地保护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是湿地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妥善协调不同部门与利益集团的利益,建立部门间的公共决策协商机制。通过社区共管等措施,使保护区周边社区从保护中受益,提高当地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FNu中国湿地网
5.提高湿地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 FNu中国湿地网
建设并不断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制定和完善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的规范、标准,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制定国家、地方与保护区3级湿地保护规划,明确规划的策略、目标、优先区与优先行动等。将湿地保护纳入流域综合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之下,从流域与区域的角度,将长江一线、沿海一线、东北与高原两片作为湿地保护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的重点,力争有重大突破。发展湿地保护科学,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方法。强化教育与培训,近期应在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管理协调机制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组织一些研讨班和培训班,提高湿地的整体管理能力。 湿地(wetland)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

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从植物种类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基本分五大类】

海域

潮下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物生长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潮下水生植被层,包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间海域: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碎石海滩;潮间无植被的泥沙和盐碱滩;潮间有植被的沉积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

河口

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统。

潮间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泻湖湿地:半咸至咸水湖,有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盐湖(内陆排水区):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陆三角洲。

暂时性的河流: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滩,洪泛河谷和季节性泛洪草地。

湖泊

永久性的湖泊:永久性的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遭季节性或间歇性淹没的湖滨;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km2以上)。

季节性的湖泊:季节性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洪泛平原湖。

人工水面

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属于广义湿地,得到湿地公约的认可。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质生产功能

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是著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调节功能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净化功能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

如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体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途径,永久的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

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水葫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 镉、铜、锌等。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试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 一片柏树沼泽地(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 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在印度的卡尔库塔市,城内设有一座污水处理场,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东郊的人工湿地,其污水处理费用相当低,成为世界性的典范。

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

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

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 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种。而且该湿地是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

调节局部小气候

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使宁河县成为天津市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之一。

【不同的定义】

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其他】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是巴西中部马托格罗索州的潘塔纳尔沼泽地(Pantanal),面积达2500万公顷。

湿地科学与刊物

湿地生态学(Wetland Ecology) 水体生态学 《湿地学报》(Wetlands) 《湿地科学》(Wetland Science,杂志,中国)

国际条约与组织

国际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 Day,每年6月5日)
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 湿地科学家学会(The 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 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ird Preservation,ICBP)
国际水禽湿地调查局(Inter-national waterfowl and wetland re-search bureau)
人与生物圈 东北亚地区鹤类保护区网络 东亚-澳大利亚涉禽保护网络
雁鸭类迁飞网络

科学研究机构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湿地中心 新南威尔士大学湿地生态研究中心

美国:

美国国家湿地研究中心(NWRC)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湿地研究中心
第2个回答  2007-01-30
湿地是富饶多产的生态体系,它们提供了世界鱼类总产量的近2/3。湿地的类型繁多,包括:沼泽地、河口三角湾、泥滩、泥沼、水塘、三角洲、珊瑚礁、季节性河流、泻湖、浅海、泥炭地、湖泊、泛滥平原等等。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某些类型的湿地。

美洲红树林沼泽地是典型的热带湿地。部分没入水中的红树树根在水下不断扩张,以截留水中沉积物并使其不被潮水冲入大海。人们有意地将红树种植在陆海交界处以稳固海岸,保护沿岸人民免受强风大浪的袭击。种植红树可以形成一片平静的水域,鱼儿在此产卵,野生生物在此藏身,本地人也可籍此种植红树生产木炭、养蜂等谋得各种生计。
泛滥平原是指因河湖季节性泛滥而形成的湿地,它们在世界上广为分布,赞比亚的卡夫平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泛滥平原。卡夫河环抱着广柔的草地、温泉、沼泽和林地。每年的十二月卡夫河开始涨水,五月达到高潮,然后洪水慢慢回落,在十一月出现低水位。卡夫地区可谓是一处天造地设的鸟类乐园,400多种鸟在那里生活。

印度尼西亚的阿斯马特红森林
与变换无常的泛滥平原相反,泥炭沼泽既稳定又湿润。受和风细雨的润泽,富含有机质,它们历经多年沉积,形成大量的泥炭资源。低泽地虽然也可形成泥炭,但不象泥炭沼泽,它们的水分靠溪水和河流来补给。沼泽地减缓降水产流速度,并将径流导入河流、湖泊和溪水中。
贯穿荷兰、德国和丹麦海岸线的瓦登赛海滩,潮湿、含盐且带有沙性,是北海的一部分。这里的水很浅,退潮时海滩会暴露无遗。瓦登赛海岸的泥滩、沙洲、咸水沼泽以及岸外沙岛不仅吸引了几百只海豹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候鸟,而且也是北欧最重要的动物觅食地。这片湿地还养育着北海中80%的鲽鱼群、半数的舌鳎以及几乎所有的鲱鱼。
以上简要说明了湿地的多样性。尽管种类繁多,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受到了威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1-30
湿地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通常大约有50种定义(Dugan 1990)。这些定义可分为两大类——广义的和狭义的。

《湿地公约》的定义就是一种广义的定义。采用这个定义有某些优点。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狭义的定义通常把湿地视为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由于土壤浸泡在水中,所以特征植物得以生长(e.g.IBPWorshing—ton,1976;Cowardinet.a11979;Denny,1985)。这个定义存在一个实际的问题,即:定义包括部分水体,大多数人认为具有挺水植物的地区不同于开阔水体,而后者不应包括在这个定义中。因此,在湖泊的情况下,生长有挺水植物的湖滨地区应被看作是湿地,相反,面积大的开阔水体却不属于湿地。由于滨岸地区和开阔水体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就管理而言,用这种方法将二者分割开来,是会出现问题的。

接受一种广义的湿地定义,如:《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对于保护和管理都有明显的优点。这是因为土地利用计划的基本单元是集水区这一层次,也就是整个流域。同时,还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整个集水区是由从上到下连在一起的,所以干扰集水区上游的任何活动都将影响下游地区。

因此,提出一个广义的湿地定义,正是为了确保对集水区所有水资源的良好管理。当然这种管理也包括陆地的成分。

因而,把集水区内的所有水体(湖泊、沼泽、河流、人工湿地)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强调湿地与其周围陆地联系的湿地科学是一门在集水区层次上能有效提出合理管理的战略科学。
第4个回答  2007-01-30
湿地(wetland)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7363.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