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化解课堂上的尴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4-13
课堂应该是自然的、和谐的、灵动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疙瘩,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此时教师如果及时化解,教学就会“柳暗花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课堂将“黯然失色”。
尴尬一:无人应答
现象陈述:
一位教师执教《艾滋病小斗士》,在初读课文后,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恩科西为什么成为“艾滋病小斗士”?尽管教师一再追问,学生仍无一人举手,大多学生低头不语,不敢正视教师,生怕被老师强行点名发言。这种凝重的课堂尴尬带给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学生在非常不自然、不情愿中熬到了下课。
原因分析:
1、问题很突然。学生接触文本时间太短,对文章的具体内容不够熟悉,回答教师的这个颇有挑战性的大问题显然是难为学生了。2、保护是自然。“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学生也不想、不敢回答自己心中完全无数的问题,否则换来的可能是老师的质疑、同学的嘲笑和听课者的失望,所以他们不得不以埋头的形式躲避老师,保护自己。3、气氛太紧张。课堂是一种“氛围场”,你不说,他不讲,我也不回答。教师越是追问,学生愈发紧张,所以便有这种尴尬的僵持。
应对策略:
1、降低难度。教师的这个问题是涵盖全课的大问题,可以将它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小恩科西与病魔的抗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小恩科西的什么表现令你最受感动?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突出小恩科西的英勇的?2、安排读书。“读书是解决疑问的最好办法。”多读几遍,课文内容熟悉了,答案自然会出来。同时,读书也是缓解课堂尴尬的有效方式,在自由读书时教师有机会贴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学情,以便调整教路。3、控制僵局。课堂是“心理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怕感回答问题。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考虑,确是无人回答,教师就不要死死地追问,应该打破尴尬的场面:这个问题很难,老师换一种问法大家肯定能回答!
尴尬二:旁逸斜出
现象陈述:
一位教师教学《恐龙》的第二自然段,介绍雷龙、梁龙、三角龙、剑龙的各自特征,突然有一位学生举手抢答:“老师,我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恐龙是蜥蜴。”面对这位学生的猝不及防的半路发问,老师不知所措,一时接不上话来。而下面的学生倒是活跃了起来,大家争论不休:“不是的,最小的恐龙不是蜥蜴!”“蜥蜴不是恐龙。”……
原因分析:
1、学生好于表现。这位小朋友显然对恐龙颇感兴趣,在课堂中积极展示自己所懂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表现欲,脱口而出就不足为奇了。2、教师知识欠缺。教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提问,显然不知道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于是就表现出了迟疑不决,捉摸不定。3、教育机智不够。正因为迟迟不予表态,教师延误最佳的调控机会,将课堂学习的重点由文本的探究转化学生的无关争论。
应对策略:
1、适时表扬。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对于那位插话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你肯定对恐龙很感兴趣,懂的知识可能比老师还要多。。2、机智转化。这儿学习、研究的重点显然不是“最小的恐龙是什么”,而是怎样介绍恐龙。所以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请你也选择恰当的方法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这种小恐龙。”提示该生可以仿照课文中的方法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来介绍。3、果断推移。关于到底最小的恐龙是什么?建议学生课后作进一步的探讨。
尴尬三:自爆“地雷”
现象陈述:
一位教师上公开课《鼎湖山听泉》,有这样一个环节:由“悦耳”拓展到“悦目”。教师问学生:“悦是什么意思?”一位学生脱口而出:“悦目”。上课教师不知所措,听课教师也一片茫然。课后了解到教师生怕学生说不出使眼睛愉快就是“悦目”,事先将答案告知了两个学生,谁知一个课前埋下的“地雷”没到时候就“自爆”了。
原因分析:
1、课前埋“地雷”。公开的教研课、比赛课,教师总追求“教学的完美”,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浑然天成,什么都达到预想的理想境界,生怕有半点的不顺利,所以在课前便把难点的答案告知部分学生,在教学时“引爆地雷”,谁知今天的“地雷”提前自爆了。2、引导不机智。因为是公开教学,教师只是按照经过严格审定的教案被动执行,无创造性,不能随机应变,于是稍有变化便慌了手脚。
应对策略:
1、不要埋“地雷”。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的自然发展过程,教师必须充分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预设合适的教案。教学的精彩是生成的精彩,而不应该是预设的“排练后的表演”。2、随机巧应变。当学生说出“悦目”后,教师应抓住不放,利用生成契机追问:仔细比较一下,“悦耳”“悦目”有什么相同点?构词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尴尬四:大声说“不”
现象陈述:
在一堂作文讲评课上,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朗读着班上一位学生的优作,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这篇文章是抄来的!”随后,他找出了自己买的作文选来证明。顿时,课堂“轰”的一声躁动起来,同学们开始由赞美变为鄙视。教师也极为难堪,厉声责问优作的“作者”:“你是不是抄来的!”
原因分析:
1、学生反响。小学生很纯真,他们认为抄袭是可耻的行为,抄来的作文,就是假作文,难怪全班学生听后有如此激烈的反应。2、教师态度。教师显然比较气愤,所以他严厉批评以杀抄袭作文的歪风。在潜意识中教师也觉得抄袭者使自己难堪,陷入了学生嘲笑的尴尬,此时宣泄一下自己的不快。
应对策略:
1、注意转移。面对此情此景,老师应该迅速冷静下来。然后问学生:“就文章本身而言,写得好不好?”“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文章本身的鉴赏,有效地缓解矛盾。2、正面诱导。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这样的美文,在我们班上只有两人读过实在可惜。建议学生在教室里开设一个“美文鉴赏角”,刊登学生推荐的好文章。把尴尬生成为一个好的教育方案3、恰当点拨。美的文章确实值得细细品读与鉴赏,也可以大胆地将其中好的段落、好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但是为了偷懒而全文抄袭是不应该的,相信这位同学肯定不是纯粹的偷懒。
课堂中,有些尴尬是无法预期的,只要教师机制地巧妙化解,就能创造出新的课堂精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