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关于古诗的故事

如题所述

1、游子吟

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 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 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

这几十年, 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 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 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

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 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 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

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下了《游子吟》。

2、游山西村

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 气氛。

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 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 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 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 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 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3、题都城南庄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 闷。

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 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 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

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 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 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4、凉州词

相传,慈禧命人写了一幅扇面,写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 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写的人一时疏忽,把“黄 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写丢了。慈禧看了之后,非常生气。

认为这是故意影射自己不懂诗文,于是命人把写字的人抓来,让他当场念来,念不出就杀头。想不到那位写扇面的人看了 自己写的诗之后先是一惊,既而灵机一动,对慈禧说:“老佛爷,非是臣写错了诗,而是臣 根据王之涣的诗改写的词。”

慈禧觉得新奇,连忙叫他念来听听。那人随口念到:“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于是,《凉州词》真的成了 “词”。

5、一树梨花压海棠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

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8

1、题都城南庄

在唐代有一个名叫崔护的年轻书生到长安城来赶考,刚好是清明节前后,便在大雁塔附近来春游,走到一个一片桃花掩映的农家遇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少女。

于是借口口渴要了些茶水,闲聊几句,崔护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又来了,但是柴门禁闭,桃花依然盛开。

便在柴门上写了一首诗过了几天,当他再次到这里时远远地就听到茅舍中传出了阵阵苍老的哭声。便赶去农家问问发生什么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哭的非常伤心的说:“我的女儿前几天去走亲戚,回来见到门上的诗,便一病不起。”崔护听后大吃一惊说出了写诗的原因,并要求见少女一面。

当他看到奄奄一息的少女时,便大声哭喊也许是他的真心感动了苍天,少女苏醒过来,后来他们就结为夫妻,传为千古佳话。

2、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宋代文人陈季常有些怕老婆,好友苏东坡为了嘲笑这位自称“龙丘居士”的惧内先生,写了一首有趣的诗,诗中采用了幽默夸张的手法。

把陈季常怕老婆的模样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喷饭。把悍老婆称为“河东狮子”也是形象的首创。从此后,“河东狮”便成了“恶老婆”的代名词。

3、游子吟

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

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

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

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

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下了《游子吟》。

3、一树梨花压海棠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

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

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5、凉州词

相传,慈禧命人写了一幅扇面,写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 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料,写的人一时疏忽,把“黄 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写丢了。慈禧看了之后,非常生气。认为这是故意影射自己不懂诗文,于是命人把写字的人抓来,让他当场念来,念不出就杀头。

想不到那位写扇面的人看了 自己写的诗之后先是一惊,既而灵机一动,对慈禧说:“老佛爷,非是臣写错了诗,而是臣 根据王之涣的诗改写的词。”

慈禧觉得新奇,连忙叫他念来听听。那人随口念到:“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于是,《凉州词》真的成了 “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5

1、游子吟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

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

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

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下了《游子吟》。

2、七步诗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意思是说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3、赠汪伦

据传,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有一个村人叫汪伦,为人豪爽,热情好客,仗义疏财,喜欢交结有名仕,尤其文人墨客。他非常羡慕诗仙李白,当时李白的诗名已誉满天下。

他很想一睹诗仙的风采,并结交为友,但是泾州是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外地的人根本不知道,而他又只是一个普通的村民,无名小辈,不是名人,当然就没有名气,要想认识李白谈何容易!

他常想,有什么办法才能请到李白呢,听说李白要来安徽游览的消息,汪伦兴奋不已,他想这是个请他的难得的好机会。大家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美酒,一是喜欢美景。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希望李白能到泾州来。他在信中写道:“先生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饮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

信寄出后,汪伦在慢慢等待回音。李白接到素不相识的汪伦的邀请信,看完信的内容,早已心驰神往了,他想好好地观赏那十里桃花,痛饮那万家酒店。

他立刻高高兴兴地乘着明媚的春光赶赴泾州,一路上风尘仆仆。他按照汪伦的地址,兴致勃勃地找到汪伦家。李白的到来,让汪伦喜出望外。主客寒暄几句。

李白迫不及待地要汪伦带领他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汪伦微笑着解释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姓万。

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虽然汪伦的房子建于乡村,但是花园式的庭院,依山面潭,有假山有绿树。

有池有鱼,有花有草,有亭台楼榭,有幽深曲径。李白看后很喜欢,在汪伦的挽留下,既来之则安之,于是住下了。在汪伦的陪同下,李白泛舟桃花潭,领略十里桃花潭景色及周边的田园风光。

在这里,汪伦呼朋唤友,作陪李白,搬出陈年佳酿,摆出山珍海味,一日数宴。在乡村别墅里,经常聚宴,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新结识的朋友高谈阔论,往往欢娱到通宵达旦。

李白对主人的热情好客十分赞赏,不禁产生相见恨晚之感。在汪伦那儿住了数日,李白每天都过得非常愉快。李白是性情中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拘俗礼,不讲客套,洒脱不羁。

一天,他要离开了,没有向汪伦辞行,只交代汪家下人,就独自走桃花潭边,登上停靠的小船,船夫撑篙,小船正要离岸。忽然,他听到从岸上传来的一阵歌声。

回头一看,只见汪伦抱着一坛酒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汪伦回家,听说李白刚刚走了,于是叫朋友们一起去送行。到岸边,汪伦打开了十年陈酿的坛盖,立即酒香四溢。

他以酒为李白饯行。李白接过酒碗,感谢主人,一仰脖子,一饮而尽。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想:桃花潭里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情谊深啊!此时,他抑制不住情感,于是他铺纸研墨,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赠汪伦》。

4、凉州词

相传,慈禧命人写了一幅扇面,写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 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料,写的人一时疏忽,把“黄 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写丢了。慈禧看了之后,非常生气。认为这是故意影射自己不懂诗文,于是命人把写字的人抓来,让他当场念来,念不出就杀头。

想不到那位写扇面的人看了 自己写的诗之后先是一惊,既而灵机一动,对慈禧说:“老佛爷,非是臣写错了诗,而是臣 根据王之涣的诗改写的词。”

慈禧觉得新奇,连忙叫他念来听听。那人随口念到:“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于是,《凉州词》真的成了 “词”。

5、游山西村

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 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

走着走着,山路渐 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 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 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 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

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 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1-27
材料六:
刘禹锡(772-842)是中唐诗人。由于受王叔文"永贞革新"的牵连,公元805年,他被贬往郎州(湖南常州)任司马。九年后,四十多的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千数桃花,开得很好看,就和朋友去观赏,并写了首《游玄都观》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播州(贵州遵义)当刺史,后改为连州(广东连县)刺史,又调任夔(音魁)州(四川奉节)、和州(安徽和县),后被解职。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被召回长安。当年玄都观的热闹已经没有了:千颗桃花荡然无存,只有青苔上几丛菜花在春风中摇曳。
诗人很感慨,又写了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是说人去人又来。

材料七:
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乾康前去拜会。门人说:"和我师父交往的都是会作诗的人,请作一首绝句作为门剌。"乾康说道: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全诗大意:
隔岸红尘中的人忙得风风火火,山中寺门前的人待人冷冷冰冰。煮茶的童子请不要再难为我了,你就说门前到访的是个穷和尚。齐己听了大喜,每天都把乾康待为上宾。
人们从中引申出成语"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别人忙碌,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帮助,在一旁看热闹。完全是另外的意思。

(出自清o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材料八:
陆游生在积弱积贫的南宋,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由于当时主和派势力很大,陆游受到排挤。他三十岁时,在礼部考试中被除名,四十二岁被免官。四十六岁时,陆游入蜀出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一年后,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入幕办理军务,这让陆游很兴奋,因为四川宣抚使驻南郑(今陕西汉中),是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战派的领袖。陆游积极投身军旅生活,放马走遍南郑前线,为北伐献计献策。但几个月后王炎被召回,幕府被解散,陆游也被调回成都任了个参议官的闲置,这对于做梦都是"兵戈铁马"的陆游来说实在难以忍受,他在《客愁》诗中写道:
骑马出门无所诣,端居正尔客愁侵。苍颜白发入衰境,黄卷青灯空苦心。

大意:
骑马出门却不知道该去哪里,回来坐在屋里乡愁渐渐涌起。面貌憔悴头发花白体力衰退,只有黄卷青灯让人忘却烦恼。
"黄卷青灯"古代书籍用黄纸缮写,油灯发青色的灯光。形容深夜读书的孤寂生活。

材料九:
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故事: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

材料十: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材料十一: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传说白居易十六岁时初到长安,就拿着此诗去拜访名士顾况(其当时在朝廷任要职)。顾况见诗人名字后开玩笑曰:“长安米价方贵,‘居’亦不‘易’!”待阅诗毕,则曰:“道得个语(能做这样的好诗),‘居’即‘易’矣!”此虽传闻,从中亦可知此诗在当时已获好评。

《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因这首诗受到过当时一位老诗人的赞赏和鼓励。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十六岁时,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界老前辈顾况。 顾况当时在京城任职,又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作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说:“请老前辈指教!” 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竟不禁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到这里,禁不住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他又把头转向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日后一定能成大器!你在长安居住下去是不难的,刚才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白居易得到顾况的赏识,心里非常高兴,学习写诗的劲头更大了。为了写好一首诗,他常常废寝忘食,反复吟诵,仔细推敲,看文字上是否贴切,音韵上是否优美,一首诗改了又改,不厌其烦。他的诗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他每写一首诗,常常去村头、小院念给那些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看她们能不能听明白。如果有难懂的字眼,白居易就马上改,直到老婆婆能听明白为止。因此,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村夫,男女老少,都喜欢他的诗。人们把他的诗刻写在名胜古迹处,旅店酒楼里,乡镇屋墙上,甚至还传到了国外,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材料十二: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所载,此诗为诗人祖咏的应试之作(也是作者的成名作)。据说,按当时的应试规定,此诗应写成六韵十二句的排偶体,但诗人只写了四句即交了卷。有人问其故,答曰:“意尽,无话即短,何必画蛇添足。”后来,作者因此诗登进士第。由此可见,此诗备受主考官推崇。

材料十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曾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728年-729年)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并与之结为忘年交。几年之后,张九龄为相,孟浩然便寄赠给他这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推荐。由此看来,诗中的“垂钓者”和“羡鱼情”并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垂钓者和羡鱼情,而是指出仕者和自己想出仕的愿望。

材料十四: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漫游吴越,在建德江边夜宿舟上时,难道“客愁”只是因做客他乡吗?相传,孟浩然曾在王维内署巧遇唐玄宗,玄宗向他索诗时,他就作了《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春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此诗尽管写得含蓄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于是放还了孟浩然。从此,孟浩然便漫游吴越湘闽等地。诗人虽寄情山水,又怎能不满怀怅惘和愁苦呢?

材料十五: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写于诗人遇赦后的归途中,诗人以轻松的笔调表达了愉快的心情。安史之乱期间,永王李璘在江南起兵准备北上抗击叛军,李白被招进其幕府。不久,永王被唐肃宗所杀,李白也受牵连于唐肃宗元年(公元758年)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县附近)。他逆长江而上,取道四川去贬地,行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时忽遇大赦,于是便从原路返回。全诗虽无一“喜”字,透过故事,我们却可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轻松愉悦之情尽在字里行间。

材料十六:
赠汪伦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马上就明白了。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