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来源:知乎

warfalcon
时间管理 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1.读一本书时,你是从头到尾画一张还是多张?

(1)手绘的话,需要在家或公司,只有这些地方才有彩笔和A4纸,目前没有随身带着彩笔和A4纸的习惯
(2)手绘完一本书,要修改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多张。比如经常会画着画着就空间就够了,但分支错了。用错笔了,内容重要程度分解不对,写错字了。
(3)手绘时非常花时间,有时会比我读完一本书时间还长,必须准备2小时以上,如果书比较精彩有时会花上一天或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2.读书读到哪个阶段开始绘制了?开始前、读完、还是一边读一边记?

除了小说只读1、2遍,大多数的书只要做笔记最少读2遍,先把书看完第一遍,对全书的内容和框架有个了解,阅读第二遍或第三遍时开始做笔记。

3.你是侧重梳理书的大纲、还是记录要点,或是记录自己联想到的想法?

(1)整本书是思维导图笔记,看到不错的就放在思维导图里, 最后从新梳理大纲,按自己的理解从新调整。

(2)针对某个细节,书中说可能会非常精彩,这时把书中的部分内容摘录做成读书笔记。
(3)刚开始时是记录要点,在后期整理时会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和阅读时的心得。有时会单独把心得和想法做成单独的思维导图,把这些想法从新汇总、提练之后会非常有价值。

我一般做思维导图时,如果书非常好,我也有充分的时间会进行4、5遍的调整。
第一遍开始把书中所有的要点都做出来。
第二遍自己的理解对做出的思维导图要点做成整合和调整。
第三遍开始进行删减只保留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第四遍把这个导图按照7W3H的方式从新做一个思维导图
第五遍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自己个人行业的知识树,进行补充和扩展。这个知识树通过阅读、实践和自己的反思积累而完成。
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时间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整合,按不同情况可能保留二、三个版本。希望自己能达成目标。

4.你是用手绘的还是其他工具?

(1)刚开始学思维导图时手绘,现在比较懒,用工具软件多一点。
(2)手绘:在动手的过程中全程参与进去了,印象深,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如果现在手绘只会对内容非常不错的书进行手绘。手绘不适合过于复杂和简单的书,最好难异适中。另外手绘比较花时间,必须准备足够的空闲时间。
(3)用软件,便于修改、整理和保存。自己用基本上不加图像,如果是为了培训、开会和演示,要尽量花些时间加入合适的图片和颜色,有时会用imindmap 导入或重画一遍,这个软件的手绘效果比较不错。

5.画完后的思维导图你如何保管?电脑文件夹?把纸张夹在书里?
(1)把最后一张比较完全的手绘放在活页夹里统一保存起来。
(2)把手绘的内容拍成照片,起个名字,分类保存
(3)用软件完成这本书的思维导图之后,分类保存
(4)找时间分享到我的Blog上去。
(4)会把里面的内容,从新分解汇总到跟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树上。

6.下次再看这本书之前你会马上找以前画的思维导图来看吗?
(1)看书前不会,一般在看书的过程就会对相应的内容有个判断。
(2)如果在电脑前,看完第一遍之后,会找出相关的思维导图知识树,看看以前对这方面的了解,然后更有侧重的阅读和做笔记

最后说一下自己对思维导图笔记的看法:
对我自己来说思维导图笔记的作用是帮助自己深入阅读,在完成思维导图笔记的过程中,整理归纳书的要点,梳理书中的整理框架。特别在建立分支时,主要是用短语和词,而是不是句子。这时就需要考虑这段话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用更简练的词和短语把给表达出来。当整理完书的要点之后,再从整体上来考虑全书的结构是否合理,按照对书的理解,从整体角度,对内容进行从新排列组合,让这些内容更清晰、更有逻辑性。
对于大多数的书而言,当你完成这样的步骤之后,多重复几遍,会让你理解的更深入一些。
如果说阅读一二遍之后,只能吸收书中内容的30%,那么做完思维导图笔记和其它笔记后就会达到50%,完成一个大的主题阅读之后会达到70%。再加入跟其它人分享(包括向别人讲述)和实践才能达到90%。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不是100%?
很简单,任何单纯而孤立的阅读都是一种很浅薄的吸收。对我来说,不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和思考。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框架,缺少自己的观点,无法跟实践相结合,不能清晰而深入的表达就是一种浅阅读。

xiaok by
男孩们来约你一般送花,而无人能似我亲手种花

看到战隼老师在上面回答了!想当初还给战隼老师投过思维导图的稿子哈哈~个人比较喜欢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算是有一点点心得,也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吧~
1、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感觉非常神秘,买了一本书回来学习,有一阵还真是认认真真拿了彩色笔、A4纸跟着书上的练习去手绘一张张思维导图,后来在电脑上用mindjet软件做导图,发现非常方便,版面没有限制,修改的话也方便多了,于是彩色笔和A4纸就被我丢在一边鸟。
2、我做读书笔记时一般是看了几章后就开始做导图笔记,感觉这样记忆会比较清晰,也容易及时地把自己的理解记下来。
3、一开始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时,记录得非常详细,生怕漏掉一些内容,导致了常常要花很长时间才做完一本书的思维导图,而且最后感觉做出来的导图非常繁杂,可读性不强。现在做多了以后,慢慢地就只保留书中最关键的观点和内容。这个提炼的过程,对自身的归纳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常常十几页的内容最后只归纳成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是你的头脑对书本的原始内容进行了思考加工,经过自己的理解所提炼出的要点,而且也是自己最关注的、最想从书中得到的东西。经过几次锻炼之后,你会发现,之后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能轻易地辨认出书中哪些是废话,哪些才是干货。毕竟现在的出版物参差不齐,时间有限,识别干货,你我有责,嗯。
4、现在都是在电脑上做笔记导图,有时会想起某本书里的某个内容,马上在电脑上找出这个导图,浏览一下当时记下的要点,基本就能回忆起来了。回忆不起来的再去查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有多少人对思维导图只闻其声而不见其物,有多少人揣着思维导图却无从下手,下面小编就以读书笔记为例,手把手教你绘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读一本书时,你是从头到尾画一张还是多张?

(1)手绘的话,需要在家或公司,只有这些地方才有彩笔和A4纸,估计没有多少人有随时带着彩笔和A4纸的习惯。

(2)手绘完一本书,要修改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多张。比如经常会画着画着就空间就够了,但分支错了,用错笔了,内容重要程度分解不对,写错字了,会让思维导图陷入尴尬的地步。

(3)手绘时非常花时间,有时会比读完一本书时间还长,必须准备2小时以上,如果书比较精彩有时会花上一天或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所以我们一般选用思维导图软件来完成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的绘制,比如iMindMap、MindMapper,不但随时随地,而且能够任意更改。

2.读书读到哪个阶段开始绘制了?

除了小说只读1、2遍,大多数的书只要做笔记最少读2遍,先把书看完一遍,对全书的内容和框架有个了解,阅读第二遍或第三遍时开始做笔记。

3.你是侧重梳理书的大纲、还是记录要点,或是记录自己联想到的想法?

(1)整本书是思维导图笔记,看到不错的就放在思维导图里, 最后从新梳理大纲,按自己的理解从新调整。

(2)针对某个细节,书中说可能会非常精彩,这时把书中的部分内容摘录做成读书笔记。

(3)刚开始时是记录要点,在后果整理时会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时间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整合,按不同情况可能保留二、三个版本。希望自己能达成目标。

4.你是用手绘的还是其他工具?

(1)刚开始学思维导图时手绘,现在比较懒,用工具软件多一点,目前基本上都是在电脑上,正在尝试在平板上做思维导图。

(2)手绘不适合过于复杂和简单的书,难易适中。另外手绘比较花时间,必须准备足够的空闲时间。

(3)用软件,便于修改、整理和保存。自己用基本上不加图像,如果是为了培训、开会和演示,要尽量花些时间加入合适的图片和颜色,有时会用iMindMap导入或重画一遍,这个软件的效果类似手绘,比较不错。

5.画完后的思维导图你如何保管?

(1)把最后一张比较完全的手绘放在文件夹里统一保存起来。

(2)把手绘的内容拍成照片,起个名字,分类保存。

(3)完成这本书的思维导图之后,分类保存。

(4)找时间分享到我的iMindMap上去。

6.下次再看这本书之前你会马上找以前画的思维导图来看吗?

(1)看书前不会,一般在看书的过程就会对相应的内容有个判断。

(2)如果在电脑前,看完一遍之后,会找出相关的思维导图,看看以前对这方面的了解,然后更有侧重的阅读和做笔记。

其实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的作用是帮助深入阅读,在完成思维导图笔记的过程中,整理归纳书的要点,梳理书中的整理框架。如果说阅读一二遍之后,只能吸收书中内容的30%,那么做完思维导图笔记和其它笔记后就会达到50%,完成一个大的主题阅读之后会达到70%。再加入跟其它人分享和实践才能达到90%。

更多iMindMap思维导图操作技巧,可前往iMindMap中文版教程查询需要内容。

第2个回答  2020-05-26

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一般方法如下:

步骤一、快速阅读并理解一本书

开启一本书之后,先查看一下目录,对书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正式阅读的时候,结合目录进行快速阅读。

建议把你的平时读书的速度至少提升一倍,以至少2倍速度快速扫读完一本书之后,找到你感兴趣的地方、对你重要的地方、看不懂的地方,然后再放慢一点速度来阅读,对于二次读过发现的精华内容,再进行一遍精读。(很多人觉得这样可能很麻烦也很费时,事实并非如此,这样花费的时间并不会比你慢慢地读花费的时间多,而且好处多多:比如让你产生好奇心、问题意识,让阅读不会那么无趣,阅读更有目标更加专注,加深理解和印象等等)

我自己在一遍阅读的时候,通常是以每分钟三千字左右的速度进行的(如果书籍很一般,读完一遍就不读了),碰到我想要的内容或不知道的内容时,速度会减慢一些,二次精读的时候再适当放慢一点。在我不断的尝试运用下,发现这样的方法是非常好的。如果你的阅读效率低,还是建议自己去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可参考精英特快速阅读),两三千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还是很容易掌握的。

步骤二、梳理文章书籍的脉络,构建思维导图

梳理书籍脉络、主要内容,入门级的方法是参考目录。目录是一本书的基础逻辑,也就是大纲。如果你不会梳理,就参考作者的目录来梳理,你需要做的就是对目录进行一些润色和增减(对你重要的内容适当的增添,不重要的内容适当删减或一笔带过)。

更好一点的方式是自己梳理,毕竟章节目录是作者希望表达的逻辑内容,而你应该有自己的思维逻辑。也就是通过阅读、理解、思考之后,根据你的实际理解情况对内容进行拆分、重组,梳理出一份适合你的逻辑架构。

当然,对于不同的内容题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以“时间为主线、人物为主线、事件为主线”来梳理。关键在于让自己一目了然,能够帮助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思考。

梳理出主线、脉络,有了基本的架构,知道哪些是要点,就可以根据你的架构画一个思维导图(当然可以用工具制作,不过大多时候手画更好,一是灵活,二是方便,同时也有助于你思维清晰、印象深刻)。

步骤三、提取或凝练文章书籍中的关键词或短句

提取关键词可以在阅读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后进行。我自己通常是在阅读中进行,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会勾画关键词句、或者快速写下阅读时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词;没有也不纠结,在二遍或者三遍阅读的时候再说。

识别、选取和凝练关键词的几个技巧:①点,就是标题、开头等地方用的关键词,一般带有概述性、目标性;②线,就是段落、过程中的关键词,一般是过程性、动作性、趋势性、推理性的词汇;③面,就是各段落的衔接中的关键词,一般是时间、地点、顺序性、判断性词汇;④体,就是文章整体、综合、系统性关键词,一般都是归纳性、概述性的词汇。

另外,还可以采用“出题”的方式提炼关键词,比如阅读完一个段落后,问问自己,这个段落讲了什么,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短句来回答,这个答案就是你要的关键词。(对于不同内容形式,可以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来问自己)

如果想锻炼自己提取关键词的能力,可以参考一下“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软件中的快速阅读法就非常有助于你快速的抓取文章书籍中的要点、关键;其中思维导图的训练,会专门的教你如何抓取关键词、并给出示范和参考。

步骤四、用关键词来延伸记忆、标注内容的对应位置

提取关键词之后,就把这些关键词填入你画的思维导图中。

为了方便以后更好的回忆内容,建议你把关键词对应内容所在的书中的位置,标记或备注在关键词的旁边。比如书中的页码(用P表示),如果你不是手动画,而是用工具来制作,则可以直接备注内容(如果你整理了内容的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