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 400字初一作文

如题所述

走出校园
  下课铃响了,当我就要走出了校门的时候,心里有种和以前不一样的感觉。

  以前总盼望快点走出校门,因为走出校门就自由了,那是很快乐
  的。可如今,我却情不自禁地停住了脚步,心里有着千万分得舍不得。只因为,我毕业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踏出校门了吧,脑海不禁思绪万千……

  还记得第一次刚踏进这个新学校时,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强大的好奇心引导着我们兴奋地参观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美丽的花圃,标准化的运动场,先进的电脑室,宽敞的电教室……无一不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随后的日子里,同学们渐渐地熟悉了,友谊之花开在阳光下,是灿烂的,美丽的。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为班级争夺了不少荣誉。运动会上的努力拼搏,艺术节上的精彩演出,绘画比赛的合作意识……都骄傲地告诉了大家:我们是最棒的!然而,今天我们这个集体就这样解散了,这一切只能永远地成为记忆了。但我相信,记忆会是永恒的,美丽的。

  在这个学校,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要感谢每一位辛勤培育我们的恩师,尤其是大队辅导员——邓老师。从小我便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女孩。老师提问时脸会红,见到老鼠会害怕。但自从当上大队长后,我变得大胆了,性格也开朗了。这都是邓老师的功劳。当我第一次站在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时,面对台下一千多位老师和同学,心里紧张极了,是邓老师一直在台下鼓励我,支持我,使我增加了不少信心。演讲完毕,台下想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邓老师也高高的竖起了大拇指,我好开心。随后的日子里,邓老师还让我当了学校的主持人,值日组长和广播员。对于每一次的任务我都认真的完成。因为我不想让邓老师失望。毕业前几天,邓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他说他很舍不得我……听着,听着,我的眼睛都湿润了。

  七月的风轻轻的吹拂着我的脸颊,好舒服。我挥了挥手,高兴的踏出了校门。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的。那又将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知了在窗外不停地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同样的天气,那天却发生了一件令我永远难忘的事情。
  暑假的那天,我和妈妈去上海玩。路过一座天桥。天桥上人来人往,天桥下车辆穿梭,在这一曲美妙的乐章中,我听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沙哑、凄凉,那是…… 双眼,正忘情地拉着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他似沉浸在音乐的天堂中,但仔细观察后,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开着盖的铁盒,里面零乱地躺着几个钱币。原来是一个乞丐。
  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手,在那老人的面前静静地听他拉完了一曲。
  “妈妈,给这老爷爷一点钱吧!”她晃着那妇女的手哀求道。只见她妈妈狠狠瞪了她一眼,说:“你装什么好心?你看这盒子里有多少?”
  “我们为何要跟别人一样?这老爷爷看上去的确是挺惨的。”“小孩子没见过世面就别瞎说。你知道现在有几个乞丐是真的?”女孩换来的只是妈妈的又一次瞪眼。但这一刹那,我看见那乞丐的脸上有了稍许变化,那就像一种委屈与无奈。
  那妇女拉起女孩的手正准备离开。女孩却使劲挣脱妈妈的手,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摸了半天,终于摸出一枚纪念章,放进铁盒中,并对老人是说:“爷爷,我只有这个了。”这时,乞丐抬起头,仍是闭着眼睛,“看”着小女孩,我从他的眼中捕捉到了感激的目光以及几滴晶莹的泪水。我这时也才明白,原来他是一个盲人。
  天桥又恢复了热闹,二胡声也跟着响起来了,唯一增多的,只是小女孩留下的那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那天的我已经无心逛街,思绪一直定格在天桥上的那一幕,那小女孩离开时的背影……
  那天的我虽然没有在学校内,但是也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课。
  那天的我虽然是在天桥上,但是小女孩的行为告诉我:人间自有真情在。孩子的纯真让我们是否有所思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3
走出校园
六年了,我在这所学校生活了六年了,在我从校门上跨出的一瞬间,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是呀,在这所学校中记载着我的欢笑与眼泪!
小学时光一眨眼便过去了,那辛勤哺育我们的园丁也将深深地刻在我心中。“刘晓霞”从名字中就能看出我的班主任是多么的和蔼吧!是她教会了要坚强;是他教会了我“未来属于你自己”;是她告诫我,身为班干部的我要和班长,要和班里的每一位同学搞好关系……我爱她,因为是她在我开心时与我一起分担,因为是她在我伤心时安慰我,鼓励我,因为是她在我犯下错时,用她那会说话的眼睛告诉我:“你错了。”……所以我爱她,我深深的爱着她,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我的班主任刘晓霞老师。
校园已经成为我的母校,我永远的母校,她是多么的美好呀!假如我会写诗,我将要用世上最美的词去描绘她,假如我会作曲,那么我将要用世上最优美的乐谱去记载她美丽的身影!啊!母校我爱你!我将永远记住你!
第2个回答  2013-12-01
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随着时代的变革,国家日益变得富强起来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社会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就是在这幸福美满的背后,却暗藏祸根。由于长辈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太高的厚望,整天想着如何让子女的学习时间再多一些,让他们在学校呆得更长一点,整天“关”着他们,不让他们放眼看社会。久而久之,他们的子女就会渐渐的脱离社会的轨道了,成为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就如孔乙己一样了。
曾经,我在一则报导中看到了一个骇人的实例:中国人在无数次竞赛中多次获得冠军,然而,到了现实却是天壤之别。在历届的偌贝尔奖中,却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影子,而美国却经常摘得此殊荣。也许,这就是差距吧。
中国人缺少的不是教授,博士,而是实用人才,如袁隆平,陈景润,像他们这类人,在中国已经是少之又少了,我真不知道,再过一百年后,中国的历史是前进还是后退?
实践才是硬道理。我们不能整天呆在教室里不应让环境束缚我们的思想,我们要到社会上去学习成长。毕竟,我们要面对的还是社会,不是校园。
让我们抛开“高分低能”,融入社会,为创造新型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