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的来历

如题所述

江淮汽车集团的前身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成立于1964年,1968年江淮汽车制造厂 第一辆2.5吨载重汽车试制成功,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此后一直到1991年以前江淮以生产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为主。1991年起江淮开始开发并生产自主品牌客车专用底盘。1995年前后,江淮生产的7米客车底盘已经抢占了国内同类产品80%的市场份额。1996年年5月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安卡莎公司合资签约成立合肥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同年12月集团整体接收合客公司,进军客车整车领域。1996江淮研发了新型轻卡产品, 1997年实现批量生产。1997年5月18日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自JAC江淮轻卡上市后,其销量一直轻卡业名列前茅,从此江淮汽车依托JAC江淮轻卡逐步获得了一定的业内知名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到江淮汽车最先能够想到的可能就是江淮瑞风了。因为从2002年上市开始到现在,瑞风的销量一直非常突出,很多时候都是MPV市场的销量冠军,常年销量维持该级别市场的前三。这个在当时名不见经卷的企业以瑞风位居MPV市场前列的销量不得不让人开始关注。瑞风的上市也正式标志着江淮汽车从商用车市场迈向乘用车市场。生产瑞风的萌芽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汽车业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以生产乘用车为代表丰田、本田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而日野、五十铃、日产柴等商用车企业无一不陷入困顿,甚至连生存都难以维系。这次危机给了江淮汽车上了生动一课,让江淮汽车看到了但单纯的做商用车企业面临的危机。这也坚定了江淮进军乘用车市场的决心。客观的来讲,从当时江淮企业的技术储备看,不具备生产一个轿车产品的实力。但江淮汽车很快发现韩国现代公司生产的MPV乘用车H1在技术层面上,与江淮强大的客车底盘技术储备非常吻合。2000年到2001年间,江淮与现代达成技术转让,江淮全面买断MPV乘用车H1的制造权。2001年3月16日江淮汽车和现代集团合作生产H1的项目正式签字,2002年3月25日,第一台江淮瑞风商务车正式驶下生产线,瑞风品牌就此诞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江淮汽车集团的前身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成立于1964年,1968年江淮汽车制造厂 第一辆2.5吨载重汽车试制成功,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此后一直到1991年以前江淮以生产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为主。1991年起江淮开始开发并生产自主品牌客车专用底盘。1995年前后,江淮生产的7米客车底盘已经抢占了国内同类产品80%的市场份额。1996年年5月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安卡莎公司合资签约成立合肥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同年12月集团整体接收合客公司,进军客车整车领域。1996江淮研发了新型轻卡产品, 1997年实现批量生产。1997年5月18日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自JAC江淮轻卡上市后,其销量一直轻卡业名列前茅,从此江淮汽车依托JAC江淮轻卡逐步获得了一定的业内知名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到江淮汽车最先能够想到的可能就是江淮瑞风了。因为从2002年上市开始到现在,瑞风的销量一直非常突出,很多时候都是MPV市场的销量冠军,常年销量维持该级别市场的前三。这个在当时名不见经卷的企业以瑞风位居MPV市场前列的销量不得不让人开始关注。瑞风的上市也正式标志着江淮汽车从商用车市场迈向乘用车市场。生产瑞风的萌芽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汽车业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以生产乘用车为代表丰田、本田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而日野、五十铃、日产柴等商用车企业无一不陷入困顿,甚至连生存都难以维系。这次危机给了江淮汽车上了生动一课,让江淮汽车看到了但单纯的做商用车企业面临的危机。这也坚定了江淮进军乘用车市场的决心。客观的来讲,从当时江淮企业的技术储备看,不具备生产一个轿车产品的实力。但江淮汽车很快发现韩国现代公司生产的MPV乘用车H1在技术层面上,与江淮强大的客车底盘技术储备非常吻合。2000年到2001年间,江淮与现代达成技术转让,江淮全面买断MPV乘用车H1的制造权。2001年3月16日江淮汽车和现代集团合作生产H1的项目正式签字,2002年3月25日,第一台江淮瑞风商务车正式驶下生产线,瑞风品牌就此诞生。
第2个回答  2021-08-04
江淮汽车集团的前身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成立于1964年,1968年江淮汽车制造厂 第一辆2.5吨载重汽车试制成功,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此后一直到1991年以前江淮以生产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为主。1991年起江淮开始开发并生产自主品牌客车专用底盘。1995年前后,江淮生产的7米客车底盘已经抢占了国内同类产品80%的市场份额。1996年年5月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安卡莎公司合资签约成立合肥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同年12月集团整体接收合客公司,进军客车整车领域。1996江淮研发了新型轻卡产品, 1997年实现批量生产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9月30日成立,前身为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4年。公司占地面积460多万平方米,总资产53亿元,员工总数17000余人 。
公司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名称为“江淮汽车”,股票代码600418,2004年又成功发行了可转债,2005年成功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是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有年产70万辆整车、50万台发动机及相关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2011年,公司销售各类汽车超过46万辆,实现了连续21年以平均增长速度达40%的超快发展。
1. 创业(1964-1990)
1964年5月20日,巢湖汽车配件厂成立,后改名为江淮汽车制造厂。
1968年4月第一辆江淮牌汽车诞生。
1990年产销汽车不足千辆,销售收入仅有3000万元。企业陷入谷底,举步维艰,许多人都失去信心。而留下来的创业者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在夹缝中寻找生机,在产品上寻求突破。
2. 转折(1990-1996)
第一次战略转型:重点发展客车专用底盘,适时发展整车。1993年10月28日江淮汽车年产突破万台,进入安徽工业企业五十强。
延安整风:奠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并引发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渐进式变革:奠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并形成了1358理论。
3. 发展(1996-2006)
站在巨人肩膀上与巨人同行: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通过管理创新不断引入国际标准;通过机制创新不断进行体制变革。
把企业变成一所学校: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事学习。
建设共同家园:让每个人有机会成全自我。
构建三个系统:组织中的成员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4. 超越(2006- 至今)
2006年5月27日《JAC宪章》颁布,标志着江淮汽车已由一个人人参与到学习中的组织,演化为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
第二次战略转型:由单纯的商用车企业转向商用车和乘用车并举的综合型汽车企业;由以赚取制造利润转向同时赚取技术和品牌利润;由以国内市场为主转向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

品质JAC:把品质作为责任,视品质如同生命,靠品质获得尊严,以品质塑造品牌,率先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跨越。
十二五发展目标:力争实现销量160万辆,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