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卫星到底有多牛

如题所述

8月16日凌晨,伴随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圆满发射成功,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再一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从此,头顶的浩瀚的星空里也多了一份属于中国和世界的“量子”牵挂。
从最初的研制到发射,量子卫星承载了太多关注的目光与期许,那么,这颗举世瞩目的“新星”到底有多牛气?其技术实现难度又有多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兼卫星总指挥王建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讲解了量子卫星技术的诸多“极限挑战”。

天地一体化连通:从太空向地面存钱罐扔硬币

在量子通信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天地一体化的量子联通。这就好比在万米高空,往地面的一个存钱罐里扔硬币,需要准确地将硬币投掷于储蓄罐的狭小入口。如果出现一点点偏差,信息的传递便会功亏一篑。
“量子的编码,就像计算机编码0101一样,有正负、垂直、水平等不同状态,要把量子的偏振方向检测出来,才能变成密码。”王建宇介绍说,量子里面有两组状态,一组是正交的,一组是倾斜45度的,所以,一共有四个不同的偏正状态。
不仅如此,地面上的存钱罐(接收装置)和天空中的投掷者(量子卫星)也不安生,它们都在不停地旋转运动。
“这就是瞄准和检测偏正的最大难度所在,我们要在双方都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完成信息传递。”王建宇强调,稍微对不上一点点都不行,如果这样,地面上收到的就是误码了。
据王建宇介绍,一旦误码率高于3.5%,信息传输就没有意义了。“3.5%是个底线,通常我们会把误码率控制在1%~2%之间。”

探测器灵敏度:在地球上看到月球的火柴光

如果说从太空向地面存钱罐扔硬币已经让人感到咋舌,那接下来的技术则更加让人目眩。
量子卫星采用的是单光子探测器,其目的是实现对每一个光子的捕捉。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一个60瓦的灯泡,每秒钟发射的光子数大约是10×10的二十次方个,而一根火柴的最大光亮大约是3~5瓦。”王建宇说,量子卫星探测器灵敏度相当于在月球上点根火柴,我们在地球上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它的亮光。
如果考虑到火柴点燃后,光向四面八方的扩散效应,其观测难度可想而知。“探测器的灵敏度必须达到这种程度,才能捕获来自太空中的一颗颗光子。否则的话,天上的量子卫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王建宇说。

时间同步设置:一秒钟给一亿个光子排排队

在太空中,量子卫星每秒钟大约向地面发射一亿个光子,需要地面接收装置对所有光子进行接收。然而,这个接收过程并非来者不拒,而是要讲究个先来后到。
“我们必须知道每个光子是第几个发出来,信息传递就是必须发送端和接收端是能够对的上的,要有一个完整的序列。”王建宇说。
将光子们一一对接起来的办法,就是时间同步。“我们现在的接收频率能做到一个纳秒,也就是在一秒钟之内,把一亿个光子全都排列好。”

心理难关:这是一项从未有过的探索

与此前众多追赶、超越的老剧本不同,量子通信这条路,是中国科学家自己一步步趟过来、摸出来的。
“我们以前做各种各样的卫星的时候,一般都有个参考。尽管人家不会把技术告诉你,但是至少心理上是有个预期的,因为别人已经做成了。我们相信通过自己研究总能成功,心里有这个底。此外,中国已经有很多例证,尽管起步晚,但却实现了赶超。”王建宇如是说。
然而,量子卫星不一样。“这个东西到底行不行,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心里真的是没底。”王建宇感概地说,尽管我们经手的大大小小的卫星研制工作已经无以计数,但量子卫星对于所有参与者都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
谈及量子卫星的发射成功,王建宇很是平淡。“对于人类探索量子物理世界和空间科学的脚步而言,这仅仅是个开始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8
量子卫星没有任何用处,只不过是浮躁的所谓专家学者忽悠强国政府骗取金钱的工具而已。
大家都知道光量子通信主要基于量子纠缠态的理论,使用量子隐形传态(传输)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递。根据实验验证,具有纠缠态的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只要一个发生变化,不受四维时空的约束,另外一个也会瞬间发生变化,利用这个特性实现光量子通信。
传统卫星通信的使用是因为微波无法穿越障碍物,需要在中间无阻碍的空间传输的。
量子通信既然是不受四维时空的约束就没有必要使用卫星。
第2个回答  2018-04-18

量子卫星就是以量子信号做为卫星与地面之间数据传输媒介的卫星。

    量子通讯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量子通讯的主要技术为: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其基本部件包括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

    由于量子信号的携带者光子在外层空间传播时几乎没有损耗,如果能够在技术上实现纠缠光子在穿透整个大气层后仍然存活并保持其纠缠特性,人们就可以在卫星的帮助下实现全球化的量子通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主任潘建伟说,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当时预计是2016年7月发射,这既是中国首个、也是世界首个量子卫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