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出殡时打几个幡

历代皇帝出殡时打几个幡

一、历代皇帝出殡时打64个幡。
以清朝为例,清朝自顺治帝开始,历代皇帝驾崩后,在出灵那天,先由七十二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此时,皇室官府倾巢而出,按大清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约有一千六百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

二、"幡"的简介
1、概念
这里所说的“幡”就是引魂幡。引魂幡是一种垂直悬挂的旗子,丧葬时用以招引鬼魂。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撑起,放在尸体旁边,一直到死者出殡。在出殡的时候,一般由长孙或长子举起引魂幡走在出殡队伍的最前列。持引魂幡的时候,其杆靠在胸前,而幡却掠过头顶。在死者被埋入坟墓后,引魂幡将被插在墓上,直到随风而去。

2、引魂幡的由来
引魂幡起于宋朝。初时为重,后来用魂帛,再后来用魂幡。
引魂幡这一古老的风俗缘自于人们认为,一个人死后,灵魂却不会跟随肉体一起死去,而是在它熟悉的地方飘荡,这样的话,人就不能顺利到达阴间。于是,人们就想出并设计制作出引魂幡,用它来控制死人的灵魂,使得灵魂随肉体一起被埋到坟墓中去,或者说被送到人们心目中的天堂。

3、区分年龄
凡不超过6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世”字;
凡60~7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耆”字;
凡70~8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耋”字;
凡80~9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耄”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7

    丧葬礼仪

    据有关史料记载,皇帝在生前就要选择好陵墓地址。清朝自顺治帝开始,历代皇帝和后妃们的陵墓选在东陵(河北遵化县)和西陵(河北易县)两处。他们在位时就营建自己的“地下宫殿”,如慈禧的墓地就进行了长达35年的营建。至于棺木器厂(皇帝称“梓宫”)要用云南的金丝楠木,所花运费要以数十万两白银计。棺木做成后,要刷上四十九道漆。皇帝咽气之后(称晏驾或驾崩),要择吉时良辰入殓。入殓之后,还要不断地举行法事和吊唁活动。在德胜门还要演杠十天,杠夫按正式出殡的规模和要求,先抬着一块和棺木重量相同的独龙木,大约有万斤,上面放一碗水,要练到走时水洒不出来为止。在演杠时,还要日夜施工,抢修去陵墓的御道。


    出灵那天,先用72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此时,皇室官府倾巢而出,按大清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1628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觉罗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从北京到陵地,沿途几百里,第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这种芦殿也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相似回答